竹窗时止亦时行,谁共清风明月情。
忽忆前年今日兴,登高人在石头城。
竹窗时止亦时行,谁共清风明月情。
忽忆前年今日兴,登高人在石头城。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名为《览戊寅日录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竹窗间徘徊的情景,时而静坐,时而行走,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他与清风、明月为伴,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寄托。
“竹窗时止亦时行”,开篇即以竹窗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动态。竹窗既是物理空间的界限,也是心灵世界的分隔线。诗人时而静止,时而行动,暗示着他在内心深处的探索与思考。
“谁共清风明月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风与明月的深深情感。清风与明月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美好,它们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忽忆前年今日兴,登高人在石头城”两句,诗人突然回忆起前一年的同一时刻,自己曾与他人一同登高望远,身处南京城(石头城)之中。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主题。吴与弼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
谁怜东坡穷,垂老徙此景。
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
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
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
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梁苑相从簿领中,清风相逐画船东。
婆娑江海凌云鹤,饮啄笼樊失渚鸿。
别后丹砂迷旧诀,愁来白发变衰翁。
此间诗老仍勍敌,正忆高吟酒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