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二》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

谁怜东坡穷,垂老徙此景。

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

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

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

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0)
翻译
不要说贬谪太遥远,接近庾岭已成归途。
谁能怜悯东坡的困顿,他在晚年流放到此地。
庆幸没有薪炭劳役,怎会忧虑冰雪严寒。
一生嘲笑柳子厚,他的山水诗篇如永记心间。
你日夜渴望归乡,与逃亡者何异。
我看那两个蛮横的角色,互相争斗不停歇。
百年光阴如龟息般漫长,幸好有这静谧的床榻支撑。
注释
莫言:别说。
谪:贬谪。
庾岭:地名,古代岭南边关。
东坡:苏轼的号。
徙:流放。
薪炭役:烧火做饭的劳役。
子厚:柳宗元的字。
柳永:北宋词人。
孜孜:勤勉不懈。
走逃:逃亡。
蛮触:寓指争斗的人或事物。
驰骋:奔走竞争。
百年:一生。
龟息:比喻极其缓慢的呼吸。
支床静:支撑床榻的安静角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和兄长苏轼的方式,表达了对陶渊明田园诗风的追慕和自身的境遇感慨。诗中提到“莫言三谪远”,暗示了苏轼曾多次被贬谪的遭遇,而诗人自己也流露出类似的命运,被贬至偏远之地,接近庾岭。他自嘲“谁怜东坡穷”,表明了晚年生活的困顿,但庆幸没有繁重的劳役和严寒的气候。

诗人以“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表达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同时拿好友柳永的山水词作比,笑说自己虽穷但仍能欣赏自然之美。他感叹自己“孜孜苦怀归”,如同逃亡般渴望回归平静的生活,暗指官场纷争。最后,诗人将人生比喻为“两蛮触”的斗争,短暂的一生如同“百年寄龟息”,庆幸能在偏远之地享受到片刻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辙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坚韧,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斗争的厌倦。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