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
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画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
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
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画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
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山中居者对自然的依恋和对人世的淡泊。开篇“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表明季节更迭,山中景象更新,但隐含着时间流转与个人生命无关的哲思。
接着,“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透露出诗人在自然界寻找养生之道,却对同处一地的人们缺乏情感联系,这种孤独与超脱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清高与自足。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则是对山中生活的写照。诗人在山中度过时光,与山林为伴,甚至连自己的白发都能感到亲切,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
“雀鼠画夜无,知我厨廪贫”通过对鸟兽活动的观察来强调自己生活的简朴与清贫。这里的“画”字用得巧妙,既形象地描绘出鸟兽在夜晚的活动,又反衬出诗人生活的孤寂。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依恋和不愿离开的意愿。即便是北方的严寒,也不及南方温暖之地所生的眷恋之情。
“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则进一步强调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俗情感的彻底放下。这里的“土石为同身”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最后,“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和“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则是对生命哲理的深刻表达。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功名,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自然观,以及对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挑战。
萧萧落叶又惊吹。步庭墀。罥蛛丝。
几朵芙蓉,憔悴月中姿。
料得半钩云外影,山隐约,似峨嵋。
仙郎才调手同携。玉台诗。镜鸾知。
帘捲西风,刚对菊花期。
忆否江城人惜别,因病损,旧腰肢。
角巾投老,依然是、抟控人生骨肉。
造化小儿空簸弄,随分寻得归宿。
老层三椽,良田二顷,高卧清湘曲。
荒湾织屦,老仙来伴幽独。
谁道倦羽安巢,惊尘连海,哀郢歌相续。
多难万方同一概,目断乡园松菊。
故国青山,沧洲白发,归梦愁成斛。
何年畏垒,大穰珍重遗祝。
笼莺唤起,屏山残睡,眼前春晚。
点絮年光,销与谢娘池馆。
惜芳笺管成何用,花外东风悽断。
占新阴未稳,泪铅无数,梦云飘散。
苦相思瘦损,宫腰几许,宽却罗衣一半。
未必天涯,省识忖寒量暖。
经年袖损调筝手,尘满十三金雁。
劝愁弦漫傍,绿窗残日,旧情真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