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感故园和马西玄韵三首·其三》
《有感故园和马西玄韵三首·其三》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我忆幽栖地,萧然水竹居。

野情聊取适,薄分敢求馀。

中散惟便懒,河汾拟著书。

素怀渺无限,不独为鲈鱼。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我忆幽栖地,萧然水竹居”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渴望,想象中的居所位于一片幽静之地,周围环绕着潺潺流水与翠竹,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雅氛围。

接着,“野情聊取适,薄分敢求馀”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平和。这里的“野情”指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情感的寄托,“聊取适”则表明这种情感的满足更多是出于心灵的自我安慰而非物质的追求。“薄分敢求馀”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

“中散惟便懒,河汾拟著书”两句运用典故,借用了古代名士中散大夫和晋代文人王羲之在河汾著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悠闲自在、专注于学问与创作的生活态度。这里“中散”既指自己也暗含对古代隐逸文人的向往,“河汾”则象征着理想的学术环境与创作氛围。

最后,“素怀渺无限,不独为鲈鱼”收尾,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广阔志向,并非仅仅局限于物质享受或个人兴趣,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精神追求。这里的“鲈鱼”源自东晋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的鲈鱼而辞官归隐的故事,常被用来比喻对故乡的思念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心系故土,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自由与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学问与精神自由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烛影摇红.江南梅

衰叶疏林,雾中山色浑疑睡。

野桥初见影横斜,多少冲寒意。红萼宜簪尚未。

藐姑仙、低徊弄水。黄昏时候,羌笛声声,春愁吹起。

残客天涯,玉签还认花名字。

一枝驰赠陇头人,回首承平事。香雪西崦信美。

路迢迢、东风刬地。鸱夷一舸,华表千年,重寻何计。

(0)

绮寮怨

缥缈仙山何处,海光回望遥。

听广乐、醉引流霞,清虚府、绛袂曾招。

呼龙耕烟种玉,玻璃脆、镜日频劝敲。

怕烂柯、对弈无人,空中语、覆鹿重梦蕉。

漫信跨鸾上霄。红朝翠暮,云翘惯怨回飙。

贝阙珠巢。拟同赋,水仙谣。

天孙聘钱偿否,洗泪眼,爱河潮。楼头弄箫。

前宵尚解佩,临汉皋。

(0)

念奴娇九首·其七

小楼人去,是谁教明月,照向空房。

一夜梅花千里梦,无言独自昏黄。

雁不笺愁,蛩难絮恨,尘满旧琴囊。

朝来鹊噪,邻家夫婿还乡。

犹记帘底牵衣,尊前阁泪,此际怕思量。

病骨天寒无一把,消受薄薄衣裳。

卿自须怜,侬还是福,镜里守容光。

少年过也,不成长恁疏狂。

(0)

柑子堂

子厚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支乡。

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0)

乙未二三月间六首·其二

错落星垂户,依微月映楼。

晚寒春尚浅,冰落水迟流。

尘梦杳难记,乡愁散不收。

如何南去雁,尚未一回头。

(0)

同句吴周秀才登岳阳楼雨中望君山作

久客知吴语,高楼自楚歌。

青山浮木面,白鸟没烟萝。

仙去苍梧远,云生天岳多。

乡关眇何许,日暮洞庭波。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