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寂。画帘早挂如钩月。如钩月。
似水明楼,一痕清澈。■■四壁吟萧瑟。■谁砧杵西风急。
西风急。秋声何处,满阶桐叶。
秋宵寂。画帘早挂如钩月。如钩月。
似水明楼,一痕清澈。■■四壁吟萧瑟。■谁砧杵西风急。
西风急。秋声何处,满阶桐叶。
这首《秦楼月》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开篇“秋宵寂”三字,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寂静而深沉。接着,“画帘早挂如钩月”,以“如钩月”形象地描绘了初升之月的形态,既简洁又富有画面感。此处的“如钩月”不仅勾勒出月色的轮廓,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夜晚的开始。
“似水明楼,一痕清澈”两句,将月光比作流水,照耀着楼宇,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明亮而纯净。这里的“一痕清澈”不仅形容了月光的明亮,也暗含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的“四壁吟萧瑟”,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紧接着,“谁砧杵西风急”一句,借用了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秋声何处,满阶桐叶”两句,以秋风中的落叶作为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秋宵寂”,也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波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整体而言,《秦楼月》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霏微著草树,渐布与阶平。
远近如空色,飘飏无落声。
飞鸦疑翅重,去马觉蹄轻。
遥想故山下,樵夫应滞行。
石桥寺里最清凉,闻说茆庵寄上方。
林外猿声连院磬,月中潮色到禅床。
他生念我身何在,此世唯师性亦忘。
九陌相逢千里别,青山重叠树苍苍。
不道弓箭字,罢官唯醉眠。
何人荐筹策,走马逐旌旃。
阵变孤虚外,功成语笑前。
从今巂州路,无复有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