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非溪不韵,溪非山不幽。
溪山互相绕,相得如相求。
绿渚倒青壁,群峰漾碧流。
轻风出遥谷,兰芷盈前洲。
望远人何似,一苇心悠悠。
灭明见村火,孤缆向昏投。
所思不可遗,采芳为谁留。
山非溪不韵,溪非山不幽。
溪山互相绕,相得如相求。
绿渚倒青壁,群峰漾碧流。
轻风出遥谷,兰芷盈前洲。
望远人何似,一苇心悠悠。
灭明见村火,孤缆向昏投。
所思不可遗,采芳为谁留。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句“山非溪不韵,溪非山不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与溪水各自独特的魅力以及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山的雄伟与溪水的灵动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静谧的意境。
接下来,“溪山互相绕,相得如相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仿佛山与溪水在彼此寻找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诗人通过“绕”和“相求”的形象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
“绿渚倒青壁,群峰漾碧流”两句则将视线转向水面,绿洲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形成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群山的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溪流中,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轻风出遥谷,兰芷盈前洲”描绘了一阵轻风吹过遥远山谷的情景,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芬芳的花草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望远人何似,一苇心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向往,以“一苇”象征着内心的自由与飘逸,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灭明见村火,孤缆向昏投”描绘了夜幕降临,远处村落灯火点点,而诗人独自一人,缆绳垂落,似乎在寻找归宿。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风残杏花晓,马上闻啼鸟。
茅店未开门,山多住人少。
壮年不愁长作客,亦不暇愁须雪白。
但愁金尽酒樽空,辜负长安好春色。
闭门三日生绿苔,失喜忽闻佳客来。
急拈春衣典春酒,正值满树梨花开。
花如冰雪人如玉,妙舞清歌欢不足。
黄昏客醉酒未醒,细雨莺啼梅子绿。
阿阁何巍巍,高梁入穹苍。
飞梯十二重,宛在天中央。
上当北辰星,下见列宿光。
清风流绮疏,祥云自飘扬。
我时临其上,分明望四方。
山河遥郁盘,宇宙何茫茫。
威凤去已远,群鸢并翱翔。
缅怀轩辕氏,徙倚徒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