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
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飕。
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
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少年到壮年的生活轨迹,以及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变迁。开篇“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两句,勾勒出年轻时期的豪迈与英勇,以及成长后在边塞戍守、汗水浸背的辛勤生活。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淡然以及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即使到了生命尽头也不愿放下手中的书籍。这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修养与学识追求的执着。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则展示了诗人在中年时期对于音乐(琴)和文学(诗)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视。这里的“半生懒意”,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变得更加有节制而非盲目的热衷。
最后,“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飔”描绘了一幅静谧夜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清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定。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士人从热血青春到成熟安稳的心路历程。
襄阳城外西南阿,秋风江渚生白波。
渚宫神女老龙子,手把瑶华双踏歌。
双踏歌,醉晴日,娇比春花红欲滴。
紫绡衣袂青霞裳,绿髻如云高一尺。
佩环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
郑生所遇天下奇,乐莫乐如初相知。
桑田沧海几更变,天上人间多别离。
蔚君家在襄阳住,皎皎清标䫫交甫。
携琴合向万山中,莫作书堂近江渚。
向来神女亦化龙,时复寻珠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