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左藏》
《挽李左藏》全文
宋 / 许月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

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zuǒcáng
sòng / yuèqīng

shǎoniánwèihéngqiūzhuàngbiānchénghànmànyóu

shìshìguīhǎoshūwèilefāngxiū

bànshēnglǎnqínsāndiéqiānshīqíngqiū

yuèluòlínyānlěngsōngfēnglàisōusōu

注释
少年:年轻的。
谓:认为。
子气:豪迈之气。
横秋:充满秋天般的豪情。
壮已:壮年时。
边城:边疆城市。
汗漫游:漫游无定。
筮仕:占卜仕途。
弗如:不如。
归亦好:归隐也很好。
未了:未完成。
死方休:到死为止。
懒意:懒散的心思。
琴三叠:弹奏三遍琴曲。
诗情:诗歌的情感。
土一邱:埋入一座小丘。
月落:月亮落下。
锡林:指僧人居住的山林。
烟露:雾气和露水。
冷:寒冷。
松风:松树间的风。
无籁:没有声音。
飕飕:形容风声。
翻译
年轻的他豪气冲天,壮年时已在边疆漫游。
做官不如归隐更佳,读书直到生命终结才罢休。
半生懒散,只愿弹琴三遍,情感寄托在千年古墓。
月落山林,寒露凝霜,只有松风吹过,发出萧瑟之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少年到壮年的生活轨迹,以及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变迁。开篇“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两句,勾勒出年轻时期的豪迈与英勇,以及成长后在边塞戍守、汗水浸背的辛勤生活。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淡然以及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即使到了生命尽头也不愿放下手中的书籍。这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修养与学识追求的执着。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则展示了诗人在中年时期对于音乐(琴)和文学(诗)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视。这里的“半生懒意”,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变得更加有节制而非盲目的热衷。

最后,“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飔”描绘了一幅静谧夜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清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定。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士人从热血青春到成熟安稳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许月卿
朝代:宋

(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猜你喜欢

咏怀六首·其六

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

停餐且不寐,所思知为谁。

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

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

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

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

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

(0)

咏怀六首·其四

有酒既已饮,兹愁仍复生。

何如长戚戚,忧患有相并。

日月迭更代,何能久安荣。

唯当委薄质,允矣将微诚。

君心苟有察,婉娈余芳馨。

谁谓在咫尺,邈若万里程。

明明亮自适,靡靡讵遑宁。

(0)

题营丘山房

周室疏封后,齐疆启国初。

流风看后裔,形胜想遗墟。

水合如分鲁,山回似入徐。

路疑登载处,溪拟钓璜余。

红树临关近,青芜际海疏。

征贤方奏颂,何暇赋闲居。

(0)

送蔚教授归襄阳分题得解佩渚

襄阳城外西南阿,秋风江渚生白波。

渚宫神女老龙子,手把瑶华双踏歌。

双踏歌,醉晴日,娇比春花红欲滴。

紫绡衣袂青霞裳,绿髻如云高一尺。

佩环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

郑生所遇天下奇,乐莫乐如初相知。

桑田沧海几更变,天上人间多别离。

蔚君家在襄阳住,皎皎清标䫫交甫。

携琴合向万山中,莫作书堂近江渚。

向来神女亦化龙,时复寻珠起风雨。

(0)

秋夜吟

桂树丛丛月如雾,山中故人读书处,白露湿衣不可去。

(0)

拟古九首·其七

日长自爱惜,夜长复凄恻。

人生几何时,少壮已非昔。

凉风动万里,起念南与北。

山川路杳杳,车马去不息。

燕赵高声名,荆扬壮材力。

仲尼七十说,未遇身削迹。

为云不上天,焉能雨八极。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