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
停餐且不寐,所思知为谁。
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
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
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
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
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
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
停餐且不寐,所思知为谁。
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
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
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
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
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
这首明代诗人黄肃的《咏怀六首(其六)》以匣镜为引,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描绘了时光流转,曾经精致的镜子因长久未用而积满尘埃,暗示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停餐且不寐,所思知为谁”写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无法进食、难以入眠的状态,不知所思之人如今何处。
“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进一步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宕子比喻离去的人,渺在天涯则传达出无尽的追寻与失落。接下来,“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借衣带渐宽的典故,表达了距离遥远,情感难以维系的无奈。
“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通过明亮的月光,象征着主人公对团圆的期盼,但“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又揭示了现实中的无法相聚,只能独自承受寂寞。最后,“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在梦中与所思之人共享欢乐,醒来后却无所依靠的孤独与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象,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生活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