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山川得共游,词人卜筑有菟裘。
林开霞色常侵席,风引江声半入楼。
笔底谁能酬赵璧,尊前犹自揽吴钩。
不妨白首频相过,时系篱门紫玉骝。
满目山川得共游,词人卜筑有菟裘。
林开霞色常侵席,风引江声半入楼。
笔底谁能酬赵璧,尊前犹自揽吴钩。
不妨白首频相过,时系篱门紫玉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南楼饮酒畅谈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雅趣的和谐交融。首联“满目山川得共游,词人卜筑有菟裘”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山川,选择在此地筑屋居住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林开霞色常侵席,风引江声半入楼”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林间霞光映照、江水声声入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颈联“笔底谁能酬赵璧,尊前犹自揽吴钩”则转而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暗示他们虽身处隐逸之地,但内心仍怀有对功名的追求与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尾联“不妨白首频相过,时系篱门紫玉骝”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常来常往,共享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卓哉李先生,九流称博综。
心鄙马季长,不作西第颂。
屏居向郊坰,食淡常屡空。
清修比范丹,聪记如应奉。
力学不求闻,终焉老家巷。
同时程中丞,一疏亦惊众。
玉玺安足陈,亟进名臣用。
党论正纷挐,中朝并嚚讼。
世推山东豪,三李尤放纵。
祠奄与哭典,后先相伯仲。
初踰士类闲,竟折邦家栋。
悲哉五十年,风尘尚澒洞。
我来拜遗阡,增此儒林重。
虽无謦咳接,犹有风流送。
自非随武贤,九原谁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