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臣遇变时,亡或愈于死。
夏祚方中微,靡奔一人尔。
二斟有遗迹,当日兵所起。
世人不达权,但拜孤山祀。
人臣遇变时,亡或愈于死。
夏祚方中微,靡奔一人尔。
二斟有遗迹,当日兵所起。
世人不达权,但拜孤山祀。
此诗《潍县(其一)》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对权力、变局与忠诚的深刻洞察。
首句“人臣遇变时,亡或愈于死”,开篇即点明主题,指出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牺牲或逃离,两种行为的后果可能截然不同。接着,“夏祚方中微,靡奔一人尔”引用夏朝末年的情景,说明在政权衰落之时,忠诚之士往往面临艰难抉择,是否追随君主共赴危难。
“二斟有遗迹,当日兵所起”则进一步描述了历史事件的背景,暗示某些关键地点或事件是导致政局动荡的根源。而“世人不达权,但拜孤山祀”则表达了对后世未能理解当时复杂政治局势的感慨,仅仅以祭祀的形式纪念先贤,而未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顾炎武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忠诚、权谋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引申,诗人试图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动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