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古风

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卓哉李先生,九流称博综。

心鄙马季长,不作西第颂。

屏居向郊坰,食淡常屡空。

清修比范丹,聪记如应奉。

力学不求闻,终焉老家巷。

同时程中丞,一疏亦惊众。

玉玺安足陈,亟进名臣用。

党论正纷挐,中朝并嚚讼。

世推山东豪,三李尤放纵。

祠奄与哭典,后先相伯仲。

初踰士类闲,竟折邦家栋。

悲哉五十年,风尘尚澒洞。

我来拜遗阡,增此儒林重。

虽无謦咳接,犹有风流送。

自非随武贤,九原谁与从。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顾炎武对古代学者李先生的深深敬仰和缅怀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强调了无论智愚,人们在道德操守上都是平等的。接着,“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表达了对那些因一时失误而失去正道之人的惋惜之情。然后,诗人赞扬了李先生的学识渊博,不以世俗功名为荣,而是追求内心的纯净与智慧,如范丹般清高,应奉般聪慧的记忆力。

“力学不求闻,终焉老家巷”则描绘了李先生专心学术,不求闻达,最终在故乡度过一生的形象。这反映了他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的精神。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同时代的程中丞,通过一封奏疏震惊众人,表达了对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精神的赞赏。

“玉玺安足陈,亟进名臣用”一句,借用了古代帝王封赏大臣的典故,表达了对真正有能力、品德兼备的官员的期待。随后,诗人描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混乱,以及山东豪杰李氏兄弟的放纵行为,体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最后,“我来拜遗阡,增此儒林重”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李先生墓前,对其贡献的深切敬意,并认为他的影响将被儒家学派铭记。尽管无法直接交流,但诗人的风骨和情感依然传递给了后人。“自非随武贤,九原谁与从”则表达了对能与像李先生这样的贤者同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李先生个人生平的追忆,也是对古代学者精神的颂扬,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展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的深邃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蝶恋花·其十四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0)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

走遍人间行路难,异乡风物杂悲欢。

三年北户梅边暖,万里西楼雪外寒。

已办鬓霜供岁籥,仍拚髀肉了征鞍。

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0)

十一月十二日枕上晓作

竹响风成阵,窗明雪已花。

柴扉吟冻犬,纸瓦啄饥鸦。

宿酒欺寒力,新诗管岁华。

日高犹拥被,蓐食愧邻家。

(0)

江楼寄希元上人

清言一以遥,默默江楼上。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0)

宿云梦馆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0)

闭户

坐到心清有妙香,蒲团纸帐任更长。

闭门不受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