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薄雪眩朝暾,未放阳和入烧痕。
一片长安世情月,梨花院落几黄昏。
山腰薄雪眩朝暾,未放阳和入烧痕。
一片长安世情月,梨花院落几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会州道中的景色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
首句“山腰薄雪眩朝暾”,描绘了清晨阳光照耀在山腰薄薄积雪上的景象,雪光与晨曦交织,形成一种明亮而略带寒意的视觉效果。这里的“眩”字生动地表现出了光线与雪面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耀眼光芒。
次句“未放阳和入烧痕”,则转而描述了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渗透到被火烧过的痕迹中,暗示着自然界的复苏与新生还未遍及所有角落,留下了一丝遗憾与期待。
第三句“一片长安世情月”,将目光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以“长安”象征繁华与复杂的人间世态,而“月”则代表了时间的流转与永恒的主题。这一句通过对比自然与社会,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最后一句“梨花院落几黄昏”,将场景拉回到具体的自然景观上,梨花盛开于院落之中,随着黄昏的降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捕捉,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丰富而深沉。
每欲一醉竟未尝,今朝杯翠如桄榔。
须臾耳热仰天笑,气吞万里驹方骧。
何从人间有此客,杜门忽见车轩昂。
兴来对我弄弦索,妙观随指追文王。
绝学子云不汲汲,颇许叔度能汪汪。
何当万事付一笑,卧看天雨云飞翔。
我生风韵无尘埃,扬清激浊心不回。
少年不忍混白黑,出言动辄为身灾。
突汀出岸水必拍,乔木颖林风必摧。
乃知此世要不免,毁誉于吾何有哉。
君今欲脱此等忧,献君一策真良谋。
人言白璧为石头,唯唯慎莫分劣优。
坐中亦复发一语,众将环视如仇雠。
此策简截君牢收,饱食熟睡且随流。
泛然四海无不可,人将爱与君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