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唐取士最堪誇,仙榜标名出曙霞。
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郤诜联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
吾唐取士最堪誇,仙榜标名出曙霞。
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郤诜联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
这首诗描绘了科举考试发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科举制度的赞美之情。"吾唐取士最堪誇"一句,以夸张的语气强调唐朝选拔人才的严格与公正。"仙榜标名出曙霞"则形象地描绘了新科进士的名字如同曙光初现,预示着他们未来璀璨的前程。
接下来的两句,“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具体描述了发榜时的情景。白马嘶鸣象征着官府的威严与急促,三十辔可能暗指考试的等级或科目的重要性;朱门秉烛则是对点燃蜡烛守夜待消息的考生家室的一种描写,一千家强调了广泛的参与和期待。
"郤诜联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两句,则通过比喻手臂相连如同登天之路,以及宣告圣旨的手册如同日光一样明亮,来形容科举的庄严与神圣。
最后,“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则表达了对那些每年都来到考场却未能及第者的一种怜悯之情。曲江、烟水和杏园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平静而又略带哀伤的画面,似乎在暗示科举考试的残酷与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发榜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唐朝盛世及科举文化的自豪和肯定,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未能成功者的情感上的理解。
雪残沙软草芽肥,梅萼翻檐柳拂堤。
山色翠连盘瓠石,水声清接武陵溪。
要看抚字归谈笑,且与经行试品题。
我亦钱塘江上去,书林猿鹤共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