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
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
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
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
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
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
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
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
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
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
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
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
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新年伊始巡视所属地区时的心境和景象。开篇“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写出了作者所站立的高楼与其雄伟的建筑特色,展现了山城的险峻和楼阁的层叠。
接着,“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江风已经变得温暖而舒适,树木也开始繁盛,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表达了作者对于早晨露珠和阳光中景色的赞赏之情。这里,“馀滋”指的是露水润泽的样子,“宿霁”是指夜间所凝结的露珠,而“众妍”则形容早晨美丽的景色。
“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描绘了作者在清晨准备出发的情景。这里,“拂衣”是整理衣服的动作,“释簿领”可能指的是解开束缚,如同放松心情,而“伏槛遗纷喧”则形容早晨鸟鸣声中隐藏着的喧哗。
接下来的“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写出了作者视线所及之处,从高楼上俯瞰到的东部溪流与远方连绵的南山。这里,“深俯”强调了观察的角度和距离感。
“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则表达了晚霞收敛于山前,而鸟儿飞向远处的乡村,这是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表露了作者在观赏美景时所激发的情感。这里,“目尽”意味着视线所及之处,而“馀意”则指的是超出言辞所能达到的深情。
“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写出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里,“朅来”意味着积累而来,“彭蠡泽”可能指的是广阔的水域,而“载经敷浅原”则是比喻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播。
随后,“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到来之际所产生的感慨。这里,“春及”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但生思”则是指只产生了思念,而没有人可以分享。
最后,“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自谦,以及对待遇之恩情的感激。这里,“不才叨过举”表明了作者对于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足,而“唯力酬明恩”则是表达了要用尽全力去回报这份恩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怀旧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体悟,同时也流露出一丝个人才华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情感。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
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
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
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
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
香外无香比。
平生耳熟闻骊山,梦寐不到临潼关。
当年太液金井碧,温泉宛在关山间。
忆昔君来必十月,骑玉花骢带风雪。
太真独侍沐浴边,鲸甲龙鳞影清绝。
五十年升平一迷,却驱万骑出关西。
自为前朝同祸水,翻令后代异廉溪。
君不见汝海之南鲁山左,亦有此泉名不播。
征夫问路说汤头,可怜是亦陈惊坐。
孤村冬杪,有景真堪画。
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
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