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清泠台》
《登清泠台》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

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

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

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

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

沃以甘露言,迷途醉而醒。

愿言割兹爱,永也投禅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清泠台所见之景及内心感悟。开篇“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以秋夜月色为背景,描绘出诗人清晨登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两句,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攀登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他追求高远境界的决心。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虽然视线被遮挡,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更加坚定地前行。“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则运用象征手法,通过鸟与龙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深邃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点出了诗人所处环境中的僧侣形象,通过僧人的存在,进一步深化了对清静、超脱境界的追求。“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沃以甘露言,迷途醉而醒”表达了诗人通过与僧人的交流,心灵得到了洗涤,从迷茫中醒来,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方向。“愿言割兹爱,永也投禅扃”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愿望,希望能够彻底放下世俗的爱欲,投身于佛门,寻求永恒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崇高理想,以及在自然与僧侣的引导下,逐渐领悟到生命真谛的过程。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久旱

旱久千家市,朝朝米价增。

焚尪忧县宰,乞米避邻僧。

赤地连苗坼,黄尘障日腾。

何时松下榻,一雨洗炎蒸。

(0)

悲秋

坐看明月下西楼,不断砧声万里愁。

长夜可应谁待旦,老年今已怯悲秋。

极知世故皆黄叶,故向人生怨白头。

青海碧山无恙在,也须惭愧此盟鸥。

(0)

永乐甲辰之秋岳阳方豸史佺按辔赤水偶得一联云云生石洞重阴合雨过峰峦积翠深索余足之因而赋此

曙色濛濛结远林,半空鸟道挂危岑。

云生石洞重阴合,雨过峰峦积翠深。

揽辔观风询异俗,看山抚景动新吟。

挥鞭笑指来时路,一道清风洒素襟。

(0)

村中逢老人二绝句·其一

八十村翁独倚门,子孙逃尽一身存。

自言耕凿无筋力,朝夕充肠是草根。

(0)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其二

济世须安石,东山岂合归。

尚存韬略箧,新作芰荷衣。

紫塞名仍远,苍生志不违。

长春高卧夜,犹梦羽书飞。

(0)

沚溪桥美林郎中德斋先生

牛角山阳沚溪路,溪水冬寒不可渡。

北风几见扬沙尘,日夜奔流海东注。

美人昼锦归故乡,飞梁压水高行步。

郑国公孙陋乘舆,蜀中司马看题柱。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