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大道閒,游子寒无衣。
北风吹短草,日暮黄埃飞。
托生乱离中,穷达将安归。
我有一尊酒,可以免悽欷。
荣华离早霜,槁木知春晖。
代谢各有序,安用常依依。
遇物随所托,所得在玄机。
循行大道閒,游子寒无衣。
北风吹短草,日暮黄埃飞。
托生乱离中,穷达将安归。
我有一尊酒,可以免悽欷。
荣华离早霜,槁木知春晖。
代谢各有序,安用常依依。
遇物随所托,所得在玄机。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在乱世中的艰难生活与心境。首句“循行大道閒,游子寒无衣”开篇即点明了游子的困境,身处大道却衣不蔽体,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游子的无助。接着,“北风吹短草,日暮黄埃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与荒凉的氛围,北风呼啸,短草摇曳,日暮时分,黄尘飞扬,形象地展现了游子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托生乱离中,穷达将安归”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游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乱世之中,人生无常,穷困与显达都难以预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紧接着,“我有一尊酒,可以免悽欷”一句,诗人以酒自慰,试图在苦闷中寻得一丝解脱,但这种逃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荣华离早霜,槁木知春晖”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与自然界的更迭相联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的美好。最后,“代谢各有序,安用常依依”强调了事物变化的自然规律,劝告人们不必过分留恋或执着于现状,应顺应自然,接受生活的变迁。“遇物随所托,所得在玄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人应当随遇而安,从生活中寻找真谛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游子生活境遇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熟虑。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
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
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
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
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
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
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
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
不居南北与东西,基上坚牢以为最。
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
纳帔幪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住此庵,休作解,谁誇铺席图人买。
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
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
千种言,万般解,祇要交君长不解。
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遮皮袋。
《草庵歌》【唐·希迁】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上坚牢以为最。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纳帔幪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作解,谁誇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祇要交君长不解。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遮皮袋。
https://shici.929r.com/shici/3YJDyZ7Xm2.html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
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