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
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
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
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
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
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
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
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持。
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
阿閤在万里,哀号乃见疑。
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
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
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
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
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
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
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
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
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
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持。
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
阿閤在万里,哀号乃见疑。
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
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凤凰飞翔于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深邃的哲理意味。诗人以凤凰为载体,寄托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开篇“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以凤凰的出现开篇,象征着非凡的灵性与超凡脱俗的存在,栖息于北海之滨,预示着某种不凡的开始或转折。接着,“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描绘了凤凰梳理羽毛的场景,五彩斑斓,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与非凡。
“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凤凰飞行时的壮观景象,如同群星闪烁,朝霞铺展,展现了凤凰飞行的动态美与力量感。接下来,“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凤凰的自由翱翔与最终栖息于梧桐树上的画面,象征着追求与归宿的完美结合。
“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通过凤凰的鸣叫,暗示了其声音的神圣与和谐,不仅能够净化心灵,还能唤醒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则描绘了凤凰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敏感与悲悯,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对生命的关怀。
“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强调了理解和共鸣的重要性。“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持”则展示了凤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挑战。
“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表达了凤凰对于自身命运的担忧与谨慎,担心自己的存在会被误解或破坏。“阿閤在万里,哀号乃见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担忧,强调了孤独与被误解的痛苦。
最后,“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描绘了凤凰在普通生灵中的孤独与被忽视,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其独特与高洁。“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表达了对凤凰再次降临的期待与渴望,寓意着对理想与美好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凤凰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深刻探讨了理想与现实、孤独与归属、追求与失落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