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元美·其一》
《送元美·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

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

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

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

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

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

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

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持。

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

阿閤在万里,哀号乃见疑。

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

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凤凰飞翔于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深邃的哲理意味。诗人以凤凰为载体,寄托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开篇“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以凤凰的出现开篇,象征着非凡的灵性与超凡脱俗的存在,栖息于北海之滨,预示着某种不凡的开始或转折。接着,“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描绘了凤凰梳理羽毛的场景,五彩斑斓,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与非凡。

“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凤凰飞行时的壮观景象,如同群星闪烁,朝霞铺展,展现了凤凰飞行的动态美与力量感。接下来,“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凤凰的自由翱翔与最终栖息于梧桐树上的画面,象征着追求与归宿的完美结合。

“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通过凤凰的鸣叫,暗示了其声音的神圣与和谐,不仅能够净化心灵,还能唤醒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则描绘了凤凰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敏感与悲悯,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对生命的关怀。

“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强调了理解和共鸣的重要性。“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持”则展示了凤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挑战。

“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表达了凤凰对于自身命运的担忧与谨慎,担心自己的存在会被误解或破坏。“阿閤在万里,哀号乃见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担忧,强调了孤独与被误解的痛苦。

最后,“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描绘了凤凰在普通生灵中的孤独与被忽视,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其独特与高洁。“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表达了对凤凰再次降临的期待与渴望,寓意着对理想与美好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凤凰这一象征性的形象,深刻探讨了理想与现实、孤独与归属、追求与失落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题道光上人山院

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

地僻泉长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杉。

尽日唯山水,当知律行严。

(0)

杂曲歌辞.少年行

少年足风情,垂鞭卖眼行。

带金师子小,裘锦骐驎狞。

选匠装金镫,推钱买钿筝。

李陵虽效死,时论得虚名。

(0)

赠禅师

坐见三生事,宗传一衲来。

已知无法说,心向定中灰。

(0)

过阴陵

壮士悽惶到山下,行人惆怅上山头。

生前此路已迷失,寂寞孤魂何处游。

(0)

奉和岳州山城

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0)

送郑录事赴太原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