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
地僻泉长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杉。
尽日唯山水,当知律行严。
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
地僻泉长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杉。
尽日唯山水,当知律行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登山之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清幽。"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岩岩",表达了僧侣向往高洁之境界,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直指内心对精神净地的追求。
接下来的"地僻泉长冷,亭香草不凡",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这里的地僻,意味着远离尘世,泉水清冷,是大自然赋予的一份宁静;亭中的花香与众不同,这里暗示了诗人对非凡之物的欣赏。
"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杉"一句,更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独特的景象。火田,即火烧过的土地,能滋养出特殊的植物;白菌,或许是某种类似蘑菇之物,它们在这里自然生长;而烟岫老青杉,则描绘了一种岁月沧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最后"尽日唯山水,当知律行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中的宁静与规律的感悟。诗人在这里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界中内在秩序的敬畏和认同,这种秩序正如律诗中的严谨结构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于大自然规律之美的赞叹。
关河迢递,恨塞日昏黄,难传标格。
沙净水澄清澈好,点点萧萧历历。
晓镜修眉,清波皱影,淡写层层碧。
分明瞥见,孤舟莫弄渔笛。
贴水浴鹜争飞,凌乱波纹,未放千双直。
风裂云痕开夕照,还与芦花相即。
野岸霜前,南楼月下,应恨无人识。
晓来无据,教人空望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