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山下三桥水,地僻塘回苍树遮。
懒读亦生书带草,无忧不种鹿葱花。
光争日月惟诗卷,暗犯星河有钓槎。
麦饭布袍堪自寄,百年未了此生涯。
九江山下三桥水,地僻塘回苍树遮。
懒读亦生书带草,无忧不种鹿葱花。
光争日月惟诗卷,暗犯星河有钓槎。
麦饭布袍堪自寄,百年未了此生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
首联“九江山下三桥水,地僻塘回苍树遮”描绘了隐居之地的环境,山川环绕,水波荡漾,四周树木苍郁,环境幽静而偏远,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颔联“懒读亦生书带草,无忧不种鹿葱花”则展示了诗人对读书和种植的态度。他似乎对繁琐的读书生活感到厌倦,宁愿让书卷长满野草;同样,对于园艺也无心经营,不种鹿葱花,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颈联“光争日月惟诗卷,暗犯星河有钓槎”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他将诗歌比作与日月争辉的光芒,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同时,钓鱼的活动则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暗中触及星辰,寓意着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灵感与乐趣。
尾联“麦饭布袍堪自寄,百年未了此生涯”总结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人生观。他以简朴的生活方式——麦饭、布袍,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百年生涯,似乎仍未找到完全满足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但这种未了的追求正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以及在世俗之外寻求心灵寄托的精神境界。
玉堂视草儒林翁,暂凭熊轼来江东。
政成暇日开宴席,选胜共诣金仙宫。
幽亭虚敞竹森耸,低徊映日清阴重。
静坐爱此君,乃知雅尚人情同。
屏山叠石色苍翠,我疑巨灵掣断岷峨峰。
繁霜摧枯木,飞叶穿疏栊。
芳筵列时果,璀璨间青红。
羊肋细软蟹螯丰,兵厨酒美琥珀浓。
褫带就坐约烦礼,幅巾相向聊从容。
晤言与心契,至乐非丝桐。
高怀讵比晋七子,徒以散诞相誇雄。
饮馀寓意对棋局,万事不足萦心胸。
人生天地间,宁异浮萍相值江湖中。
偶然会合复离散,东西南北随飘风。
须知此会不易得,为公更釂黄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