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苍生起病癯,参军药裹欲何如。
湖东道义为针石,不用先生肘后书。
谁为苍生起病癯,参军药裹欲何如。
湖东道义为针石,不用先生肘后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毛滂的作品,题为《散药过东湖戏作绝句寄陈巨中》。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颇有深意。
"谁为苍生起病癯"一句,以问句形式出现,提出的是对人世疾苦的一种关切。在这里,“苍生”指代众生,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遍人类疾病的担忧。"起病癯"则是说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生的疾病和痛苦。
"参军药裹欲何如"这句诗则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疾病痛苦的手段。“参军”在此处可能指代医生或有治病能力的人,而“药裹”则代表着治疗的方法。整句话表达了对于寻找有效疗法的渴望和期待。
"湖东道义为针石"一句,"湖东"应指的是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道义"则是对某种道德或正义的称呼。而“为针石”则可能隐喻着治疗疾病的方法或工具。这里的“针石”可以理解为古代常用的医疗器具,如针灸等。
最后一句"不用先生肘后书","先生"在此处应是对医者的尊称,"肘后书"则是一种比喻,意指记忆中或传承下来的治疗方法。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既有医疗知识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了新的探索和创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疾病与医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类苦难的关怀以及对医学发展的期待。
闷索新莺语。垂杨畔、旧时兰桨停处。
平堤花拥,闲廊水绕,似遮人住。
东风暖逗朱唇浅,睡里微涡更妩。
趁醉筇、踏遍芳阴,留连还恐蜂妒。
流杯几送飞英,题裙墨黯,惆怅前度。
沾愁翠榼,淹尘皂帽,梦回天阻。
斜阳转过燕山,又听到、声声怨宇。
笑鬓丝、那称红簪,山香倦舞。
珠林借羽。早缑馆梦阑,荒菭妨步。
似警翠眉,啼掩云罗谁愁侣。分明紫盖三清路。
剩辽海、斜阳教驻。负霜珍重,参差唤起,缟仙残舞。
凝伫。蓬台又远,乱芜外、懒数燕昏鹃暮。
迸恨故雌,一别兰岑婵娟误。新寒漫索金衣语。
尽惆怅、雕栏前度。明朝说共东坡,怨孤玉宇。
冷枝愁对,正文园病后,秋怀无著。
一眴冰霜天地窄,芳性肯随摇落。
蕊细留香,叶残伴影,瓶几朝寒薄。
老来陶令,岸巾风趣如昨。
回首旧径都非,冬屏敛笑,羞共新梅索。
惜取过时颜色在,谙尽雪欺风虐。
晚节谁珍,孤情易谢,憔悴同高阁。
漫辞簪鬓,客心迟暮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