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葛才华尽冠时,如何褒贬两参差。
八公并号翀霄客,谁作当年诣吏辞。
班葛才华尽冠时,如何褒贬两参差。
八公并号翀霄客,谁作当年诣吏辞。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盛年时的才华和地位,以及他与同僚间微妙的关系。首句“班葛才华尽冠时”,言及官场中人才济济,各显其能之时。"如何褒贬两参差"则表达了对这些人或事物评价难以一概而论的复杂情感。
接着,“八公并号翀霄客”一句,通过“八公”这个称呼,暗示了一种非正式的尊敬和亲昵,同时“翀霄客”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人物在官场中如同云游四海、不受拘束的超然态度。
最后,“谁作当年诣吏辞”一句,通过提问形式强调了一种迷惘和怀旧之情。"诣吏"指的是古代士人向官府递交书信或请愿事务,而这里则是在追寻往昔,询问在当年那些辉煌岁月中,是谁写下了那份请求任职的辞章。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过往荣光的怀念,也透露出了对官场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洞察。通过优美的笔触和巧妙的语言游戏,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孝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当时若遇吾夫子,鸣鼓攻之此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