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二》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二》全文
唐 / 崔珏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

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誇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0)
翻译
在寂静的春天池塘傍晚时分,两颗心连同身影紧紧相依。
溪边阳光温暖,沙地安睡安稳,渡口却寒风阵阵,水鸟少有戏水之景。
翠鸟不要只夸耀自己的羽毛绚丽,䴙䴘应羡慕你的美丽皮毛。
兰花丛深芷草茂密,无人知晓,它们相互追逐呼唤,不知将归向何方。
注释
寂寂:安静无声。
春塘:春天的池塘。
烟晚:傍晚的烟雾。
两心:两颗心。
依依:紧密相依。
溪头:溪边。
日暖:阳光温暖。
眠沙:在沙地上睡觉。
稳:安稳。
渡口:渡口处。
风寒:寒风吹来。
浴浪稀:少有水鸟戏水。
翡翠:翠鸟。
饶彩饰:拥有华丽的羽毛。
鸊鹈:䴙䴘(一种水鸟)。
好毛衣:美丽的皮毛。
兰深:兰花丛深。
芷密:芷草茂密。
无人见:无人察觉。
相逐相呼:相互追逐呼唤。
何处归:不知道要回到哪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田园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归宿的向往。

“寂寂春塘烟晚时”一句,以静谧的春塘烟气营造出一个宁静的傍晚氛围。接下来,“两心和影共依依”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的密切,仿佛连影子都在相互依偎。

“溪头日暖眠沙稳”用温暖的阳光和平稳的沙滩形容了一个安详自得的情景。紧接着,“渡口风寒浴浪稀”则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渡口风光,水波不兴,反衬出一份淡定与寂寞。

“翡翠莫誇饶彩饰”这一句表明诗人并不炫耀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更欣赏自然之美。随后的“鸊鹈须羡好毛衣”则以水鸟的温暖羽毛来比喻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两句通过茂盛的兰花和芷草描绘出一片隐蔽而又美丽的地方。诗人在此与友人嬉戏追逐,却不禁引发了对归宿的思考,似乎在探寻着共同的归属感。

整首诗以柔和细腻的笔触,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装饰的内心宁静,以及对于深沉友情的珍惜与向往。

作者介绍

崔珏
朝代:唐   字:梦之   籍贯:唐朝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
猜你喜欢

边城秋感九首·其一

一夕西风起大荒,萧条景物别殊方。

三韩戍北征鸿急,五国城南塞草黄。

华表不归丁令鹤,闾山空寄管宁床。

几声羌笛连云发,杳杳哀音断客肠。

(0)

闻蝉

三伏时方半,炎威势正横。

哀蝉声忽咽,凉露意潜惊。

多是穷愁客,易生迟暮情。

白头孤馆里,偏听尔长鸣。

(0)

散步

散步开荆户,支颐听鸟音。

断云侵榻冷,小雨过山阴。

世事终难测,交情不敢深。

天留閒岁月,遥寄鹿门心。

(0)

秋夜怀台湾六巡察居鲁

嘹唳雁声高,秋空月丽霄。

孤斋亲浊酒,万里隔寒宵。

滩雨蛮烟路,星槎海国潮。

故人官绝域,书札望迢遥。

(0)

秋·其五

浊秽方从俗,幽深岂自如。

烟霞思海屋,风雨恋蜗庐。

遐契何能遂,尘情未易除。

去留难自主,搔首问晴虚。

(0)

题画壁和同年子毛秋岑原韵·其一

沧海谁仙隐,飘然去不还。

天容空映水,云气暖蒸山。

老屋升沈外,扁舟出没间。

浮家计未遂,心向画图閒。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