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
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
君知不识字,第一莫形相。
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
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
君知不识字,第一莫形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堠子》,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追求。首句“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描绘了诗人每天在道路上辛勤地行走,不断地衡量着自己的未来和发展。
“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外貌或成就的不满,但更主要的是对知识和学问没有达到期望水平的遗憾。这里,“面黑”通常指代长时间户外劳作导致脸色黧黑,而“头方”则暗示诗人的头发尚未变白,意味着生命力仍旺盛。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显示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和自信,即使是简短的文字,也能传达深远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最后,“君知不识字,第一莫形相”则是在告诫读者,即便是不懂得认字的人,也不要急于去评价或模仿别人的外表,因为真正的才华和智慧是难以从外貌上辨识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修养、文学创作以及内在品质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表象,追求精神本质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