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东林尘外踪,渔歌樵唱上方钟。
诗成尽染烟霞色,性定应同土木容。
破戒常持社中酒,捐囊曾买路傍松。
重溪回壑犹嫌近,更入吴山第一峰。
十载东林尘外踪,渔歌樵唱上方钟。
诗成尽染烟霞色,性定应同土木容。
破戒常持社中酒,捐囊曾买路傍松。
重溪回壑犹嫌近,更入吴山第一峰。
这首明代诗人黄姬水的《寄张幼于吴山读书》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张幼于在吴山隐逸读书生活的想象和赞美。首句“十载东林尘外踪”表达了对张幼于远离尘世喧嚣,在东林寺附近过着隐居生活的敬佩,十年如一日的超然心境。次句“渔歌樵唱上方钟”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渔夫和樵夫的歌声伴随着寺庙的钟声,构成了一幅田园诗画。
“诗成尽染烟霞色,性定应同土木容”赞美了张幼于的诗才横溢,他的诗歌仿佛被山川的烟霞之色浸染,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如同土木一般质朴无华。接下来两句“破戒常持社中酒,捐囊曾买路傍松”,通过描绘友人偶尔违反戒律享用山间美酒,以及慷慨解囊购买路边松树的行为,展现出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重溪回壑犹嫌近,更入吴山第一峰”表达了对友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期许,即使身处山水之间,仍渴望更接近那吴山之巅,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越。整首诗以景寓情,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男者奴,女者婢,田园稼穑生荆杞。
昨日催科到闾里,求生不生死不死。
老妻典尽禦寒衣,老农卖尽耕春耜。
今日家中已无馀,所未尽者惟有子。
欲别泣涟洏,欲往何处依。
皤皤双白发,何日再生儿。
出门得温饱,胜在家中饥。
养子已无期,生子复几时。
旁人闻之心骨悲,老翁吞声前致辞。
吾台前日称乐土,不知何人造崄巇。
量尽田园增尽赋,地无膏腴民无脂。
人事天灾一齐下,哀鸿嗷嗷何所之。
重以役胥如貙虎,削脧不得须臾迟。
我愿君心光明烛,烛尽逃亡田家屋。
蜂虿不得生其毒,民虽赪尾无鱼肉。
呜呼,此语天地为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