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猛虎,声势何咆哮。
野豕食殆尽,无论鹿与麃。
山径行人稀,田事苦莫抛。
叩锄下危冈,秉火仍喧呶。
誓将弃此业,往适彼乐郊。
丘中有遗髑,哀哀妇人哭。
南山有猛虎,声势何咆哮。
野豕食殆尽,无论鹿与麃。
山径行人稀,田事苦莫抛。
叩锄下危冈,秉火仍喧呶。
誓将弃此业,往适彼乐郊。
丘中有遗髑,哀哀妇人哭。
这首《猛虎行》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通过猛虎的咆哮和对周围生灵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人的生存困境。
首句“南山有猛虎,声势何咆哮”,开篇即以猛虎的威猛形象震撼人心,其咆哮之声响彻山谷,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一系列紧张与冲突。接着,“野豕食殆尽,无论鹿与麃”两句,通过列举野猪、鹿、麃等动物被猛虎捕食的情况,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法则,以及猛虎对其他生物的威胁。
“山径行人稀,田事苦莫抛”描绘了山间小路行人罕至,农事艰难却不得不坚持的情景,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坚韧。随后,“叩锄下危冈,秉火仍喧呶”则具体描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劳作,即使在危险的山坡上,也必须手持火把,继续劳作,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誓将弃此业,往适彼乐郊”表达了人们对于摆脱当前困境、寻找更好生活环境的愿望。“丘中有遗髑,哀哀妇人哭”则以凄凉的景象收尾,丘陵间散落着逝者的骸骨,妇女们哀伤地哭泣,既是对逝去生命的悼念,也是对现实苦难的无声控诉。
整首诗通过猛虎的形象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对比,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中的矛盾与挑战,以及人在面对强大自然力量时的坚韧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