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出登高独举觞,晚携馀兴到柴桑。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
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
晨出登高独举觞,晚携馀兴到柴桑。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
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于秋日九月九日傍晚时分,独自前往友人紫芝山房的情景。诗中以“晨出登高独举觞”开篇,展现诗人清晨独自登山饮酒的孤独与洒脱。接着,“晚携馀兴到柴桑”,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带着余兴来到友人家中的情景。
“枫林扫叶摇霜月,芝室披云冷石床”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枫叶在霜月下飘落,芝室在云雾中显得格外幽静,冷石床则衬托出环境的清冷与雅致。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往日龙山高会少,故人雁塞尺书长”两句,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日,表达了对过去相聚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龙山高会象征着过去的欢聚,而雁塞尺书则代表了与友人的遥远距离和通信的不易。
最后,“今宵且共东篱醉,何必还寻落帽狂”两句,诗人邀请友人一同在东篱下饮酒畅谈,享受当下,不必再去追求古代文人那种放浪形骸的狂态。这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三湖返入两山间,畜作灉湖弯复弯。
暑雨奔流潭正满,微霜及潦水初还。
水还波卷溪潭涸,绿草芊芊岸崭岝。
适来飞棹共回旋,已复扬鞭恣行乐。
道旁耆老步跹跹,楚言兹事不知年。
试就湖边披草径,莫疑东海变桑田。
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
来今自昔无终始,人事回环常若是。
应思阙下声华日,谁谓江潭旅游子。
初贞正喜固当然,往蹇来誉宜可俟。
盈虚用舍轮舆旋,勿学灵均远问天。
莫叹辞家远,方看佐郡荣。
长林通楚塞,高岭见秦城。
雪向峣关下,人从郢路迎。
翩翩骏马去,自是少年行。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
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
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沧海疾风起,洪波骇恬鳞。
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挥手谢秣陵,举帆指瓯闽。
安和风尘表,偶与琼瑶亲。
共悲行路难,况逢江南春。
故园忽如梦,返复知何辰。
旷野豺虎满,深山兰蕙新。
枉君灞陵什,回首徒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