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落瑶花薄,苍茫杀气深。
因风惊拂面,濯热幸开襟。
夜色非关月,朝云不待阴。
秋风来应起,好在郢中吟。
洒落瑶花薄,苍茫杀气深。
因风惊拂面,濯热幸开襟。
夜色非关月,朝云不待阴。
秋风来应起,好在郢中吟。
此诗描绘了雪扇上所绘之雪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花飘洒的景象与深沉的寒意。首句“洒落瑶花薄”以“瑶花”喻雪,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轻盈而稀疏的洒落状态,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苍茫杀气深”则通过“苍茫”和“杀气”两个词,既表现了雪景的广阔无垠,又暗示了冬日的寒冷与肃杀,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因风惊拂面,濯热幸开襟”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与热比喻为可以感知的实体,通过风的拂面和热的消散,生动地展现了雪的清凉与解暑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与期待。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也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夜色非关月,朝云不待阴”则进一步深化了雪景的意境。夜晚的景色并非由月亮直接造成,而是雪本身所散发的光芒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早晨的云彩也不需要等待阴天才能出现,这同样强调了雪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不受常规天气影响的特性。
最后,“秋风来应起,好在郢中吟”两句,预示着随着秋风的到来,雪景将会更加壮观,诗人期待在郢中(古代楚国都城,此处泛指适宜吟诗的地方)吟咏这美丽的雪景。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番湖水落秋容冷,碧色澄鲜三万顷。
楼船嗷嘈何处来,十幅蒲帆弄秋影。
霜晴九月葭苇枯,芙蓉著花秋满湖。
吴兴巳远郭熙老,谁为写此秋江图。
汀洲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康山一发天际横,传是先皇洗兵处。
当年血战湖水黄,日月照耀旌旗光。
鼎湖龙去不复返,只有雁鹜飞茫茫。
天开大泽雄今古,气撼东吴及南楚。
巴陵洞庭何处边,目断浔阳送楼橹。
北风猎猎握双旌,此行奇绝如登瀛。
风波平地不须起,向来魂梦今犹惊。
浩歌蓬底还搔首,却忆同行信州守。
萍水飘零尽白头,相逢且醉馀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