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湖水落秋容冷,碧色澄鲜三万顷。
楼船嗷嘈何处来,十幅蒲帆弄秋影。
霜晴九月葭苇枯,芙蓉著花秋满湖。
吴兴巳远郭熙老,谁为写此秋江图。
汀洲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康山一发天际横,传是先皇洗兵处。
当年血战湖水黄,日月照耀旌旗光。
鼎湖龙去不复返,只有雁鹜飞茫茫。
天开大泽雄今古,气撼东吴及南楚。
巴陵洞庭何处边,目断浔阳送楼橹。
北风猎猎握双旌,此行奇绝如登瀛。
风波平地不须起,向来魂梦今犹惊。
浩歌蓬底还搔首,却忆同行信州守。
萍水飘零尽白头,相逢且醉馀干酒。
番湖水落秋容冷,碧色澄鲜三万顷。
楼船嗷嘈何处来,十幅蒲帆弄秋影。
霜晴九月葭苇枯,芙蓉著花秋满湖。
吴兴巳远郭熙老,谁为写此秋江图。
汀洲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康山一发天际横,传是先皇洗兵处。
当年血战湖水黄,日月照耀旌旗光。
鼎湖龙去不复返,只有雁鹜飞茫茫。
天开大泽雄今古,气撼东吴及南楚。
巴陵洞庭何处边,目断浔阳送楼橹。
北风猎猎握双旌,此行奇绝如登瀛。
风波平地不须起,向来魂梦今犹惊。
浩歌蓬底还搔首,却忆同行信州守。
萍水飘零尽白头,相逢且醉馀干酒。
这首诗描绘了番湖的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的宁静与辽阔,以及湖中船只的动态美。诗人通过“番湖水落秋容冷”、“碧色澄鲜三万顷”等句子,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画面。接着,“楼船嗷嘈何处来,十幅蒲帆弄秋影”,生动描绘了船只在湖面上航行的情景,仿佛能听到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感受到船帆在秋日光影中的舞动。
“霜晴九月葭苇枯,芙蓉著花秋满湖”,诗人进一步将目光转向湖畔的自然景观,芦苇凋零,荷花盛开,展现出秋天特有的景象。通过“吴兴巳远郭熙老,谁为写此秋江图”,诗人表达了对古代画家郭熙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希望有人能将这番美景绘制成画。
接下来的几句“汀洲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康山一发天际横,传是先皇洗兵处”,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更广阔的湖面和远处的山峦,以及历史的痕迹,增添了诗作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意味。
最后,“当年血战湖水黄,日月照耀旌旗光。鼎湖龙去不复返,只有雁鹜飞茫茫”,诗人通过对比昔日战争的激烈与今日的宁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番湖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对历史、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舞衣拖縠,珠佩披离,斗嫦娥腰束。风来瑶圃。
仙梦里、恍见瀛洲雨玉。
飞琼何事,降洛浦、凌波仙躅。
只翩然、雪氅霓裳,妒煞瘦红肥绿。
年时一梦扬州,忆釐观巡檐,也曾三宿。
依稀酒醒,瑶钗坠、月影横斜茵褥。
绿竹无分,梨云拥、石崇金谷。
到而今、曝褐岩扃,粉捏纪游镌竹。
问天风、海水自成连,于今几人听。
奈筝琶聒耳,村讴巴曲,波沸雷鸣。
遗事贞元剩谱,谁复问指琼。
岩石琴台路,霜月凄冥。
独有仙人绿绮,伴云涯倦客,身世伶俜。
剪高山流水,凌乱入丹青。
立苍茫、吟髭孤撚,宁韬弦、敛袖待晴清。
人间世、觉知音侣,惟有流莺。
壁倚琴囊,杯严酒限,伴人楼月。
得句微哦,閒情自怡悦。
檐花绀滴,惊野火、宵红胡骑。冬猎。
秦曲鹧鸪,望南云愁绝。袁门扫雪。
归燕樯连,沧溟稳舟叶。刘郎又到,白发更堪镊。
赢得故庐无恙,相顾头颅曾说。
问返耕何日,邻壤绣塍鳞接。
黄沙白骨秦城路,谁驱五丁移此。
断壁蓬支,空椽藓绣,王谢依稀邻里。斜阳半紫。
犹凄恋当年,汉旌遗垒。
歌舞繁华,漂花春去付流水。何堪重问往事。
裹创犹肉薄,弮刃东指。
捧土填川,挥戈返日,空使英雄垂涕。笙箫残市。
有倦客凭阑,壶觞无味。逃酒逃禅,问谁知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