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风、海水自成连,于今几人听。
奈筝琶聒耳,村讴巴曲,波沸雷鸣。
遗事贞元剩谱,谁复问指琼。
岩石琴台路,霜月凄冥。
独有仙人绿绮,伴云涯倦客,身世伶俜。
剪高山流水,凌乱入丹青。
立苍茫、吟髭孤撚,宁韬弦、敛袖待晴清。
人间世、觉知音侣,惟有流莺。
问天风、海水自成连,于今几人听。
奈筝琶聒耳,村讴巴曲,波沸雷鸣。
遗事贞元剩谱,谁复问指琼。
岩石琴台路,霜月凄冥。
独有仙人绿绮,伴云涯倦客,身世伶俜。
剪高山流水,凌乱入丹青。
立苍茫、吟髭孤撚,宁韬弦、敛袖待晴清。
人间世、觉知音侣,惟有流莺。
此诗《八声甘州·题李云仙抱琴独立图》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琴声与自然界的对比,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开篇“问天风、海水自成连”,以海浪与天风的交融起笔,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引人遐想。接着“于今几人听”一句,点明了在这样的壮丽景色中,能够真正倾听、感受其美的寥寥无几,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埋下伏笔。
“奈筝琶聒耳,村讴巴曲,波沸雷鸣”几句,通过对比,将世俗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反差,凸显出琴声的纯净与珍贵。接下来“遗事贞元剩谱,谁复问指琼。岩石琴台路,霜月凄冥”四句,进一步深化主题,将历史的痕迹与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为深沉。
“独有仙人绿绮,伴云涯倦客,身世伶俜”描绘了一位孤独的琴者,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是超脱尘世的仙人,与疲惫的旅人相伴,共同面对人生的孤独与漂泊。这一形象不仅富有诗意,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剪高山流水,凌乱入丹青”两句,将琴声比作高山流水,虽凌乱却富有韵律,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音乐与艺术的无限魅力。最后,“立苍茫、吟髭孤撚,宁韬弦、敛袖待晴清”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人间世、觉知音侣,惟有流莺”则以流莺的鸣叫作为结语,寓意着在喧嚣的人世间,真正的知音难寻,唯有自然界的生灵能与之共鸣。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音乐艺术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