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三。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东麓云根露角牙”,这里的“东麓”指的是佛日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苏轼以此为背景展开描写。诗人通过“云根露角牙”的形象来展示这座山的神秘与雄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细泉幽咽走金沙”,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细泉”、“幽咽”和“走金沙”共同构成了一幅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图景,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受。
然而,在这平静美好的表象背后,苏轼通过“不堪土肉埋山骨”传达出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悲哀与反思。这里的“不堪”意味着无法忍受,“土肉埋山骨”则是说土地和泥土掩埋了山脉的真骨,那些坚硬且不屈的部分,这里隐喻着诗人对于世间万物被俗务所覆盖、本质被湮没的哀叹。
最后,“未放苍龙浴渥洼”则是对自由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象征。这里的“苍龙”往往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力量与变化,而“未放”意味着还没有释放或实现,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尚未完全实现的深切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造诣,更透露了他内心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世界。
澹斋寂莫澹庵空,玉柱金庭一梦中。
我病君衰犹见在,莫嫌俱作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