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雨今晴柳渐黄。画阑尽处是回廊。
可堪曲曲似愁肠。
擪笛惯邀莺唱和,卷帘先与燕商量。
好将新月换斜阳。
昔雨今晴柳渐黄。画阑尽处是回廊。
可堪曲曲似愁肠。
擪笛惯邀莺唱和,卷帘先与燕商量。
好将新月换斜阳。
这首《浣溪纱》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金兆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情感。
首句“昔雨今晴柳渐黄”,以“昔雨”与“今晴”对比,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柳树由绿转黄,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画阑尽处是回廊”一句,将视线引向了园林中的建筑,回廊蜿蜒曲折,仿佛是连接自然与人工美的桥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可堪曲曲似愁肠”则借景抒情,将回廊的曲折比喻为愁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某种情感的难以言说。接下来,“擪笛惯邀莺唱和,卷帘先与燕商量”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擪笛(吹笛)邀请黄莺歌唱,卷起窗帘与燕子交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春天带来的欢乐与生机。
最后,“好将新月换斜阳”一句,以新月取代斜阳,寓意着时间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
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
悉为无事者,任被俗流憎。
客异干时客,僧非出院僧。
远闻疏牖磬,晓辨密龛灯。
步触珠幡响,吟窥钵水澄。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
静里已驯鸽,斋中亦好鹰。
金涂笔是褧,彩溜纸非缯。
锡杖已剋锻,田衣从怀塍。
占床暂一胁,卷箔赖长肱。
佛日初开照,魔天破几层。
咒中陈秘计,论处正先登。
勇带绽针石,危防丘井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