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亭避暑》
《山亭避暑》全文
宋 / 真山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tíngshǔ
sòng / zhēnshānmín

àiqīngfēngdīngníngxiàlián

jiēshǔrényàoyán

zhúshuǐqiānqǐngsōngshēngfēngyán

zhōngyǒuyōuzhìduōwèishānglián

注释
怕碍:担心影响。
清风:凉爽的风。
丁宁:叮嘱。
莫:不要。
皆宜:都适宜。
避暑:避热。
趋炎:向往炎热。
竹色:竹子的颜色。
水千顷:大片的水面。
松声:松树的声音。
风四檐:风声环绕四面屋檐。
幽致:幽深的情趣。
多取:尽情享受。
伤廉:损害廉洁。
翻译
担心妨碍清风进入,叮嘱不要放下窗帘。
无论是地面还是环境都适宜避暑,人们却自然向往炎热。
大片的竹林倒映在水中,松树的声音回荡在四周的屋檐。
这里隐藏着幽深的情趣,尽情享受并不算奢侈。
鉴赏

这首诗名为《山亭避暑》,作者是宋代的真山民。诗中描绘了山亭环境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首句“怕碍清风入”写出了对清风的珍视,暗示山亭设计得通透,不阻隔自然的气息。次句“丁宁莫下帘”进一步强调了保持通风的重要性,让凉爽的空气得以自由流动。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则点明了山亭选址的适宜,不仅因为地理环境凉爽,更因为人们内心对炎热的逃避。接下来两句“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通过描绘广阔的竹林和潺潺流水,以及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最后两句“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赏,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自然之美,并不会损害品行的廉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夏日避暑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真山民
朝代:宋   籍贯:处州丽水

处州丽水人。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真山民集》。 
猜你喜欢

题王君章山水

山中古寺秋阴,有客携筇独寻。

归来自可一榻,江南落尽枫林。

(0)

题龙甫耕云堂

满山深锁白英英,不解为霖但可耕。

只恐无心忽飞去,野人何处望秋成。

(0)

赤壁

孽瞒祸水剧赵女,汉火馀光能几许。

蜀方传薪嘘未然,吴偶束缊成一炬。

万艘枯苇沃以膏,空江如韛长风鼓。

九渊鼎沸羹鱼龙,连营炽炭膰貔虎。

雄图南纪成画饼,匹马华容作穷鼠。

坡翁乘兴赋赤壁,烂漫天机涌毫楮。

偶从雪里写芭蕉,又似骊黄不毛举。

考图求故此其地,疾恶千年若躬睹。

江山萧条岁华晚,兴废人间几今古。

买鱼沽酒吊阿瞒,醉和渔歌短蓑舞。

(0)

同御史王伯循时除广东佥事济扬子江余除燕南照磨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过江载得秋多少,老雁一声霜满天。

(0)

吴僧子庭古木竹

岁寒古木性所爱,况有此君初附之。

江湖眼明世无几,太息不生元祐时。

(0)

兴圣寺即事三首·其三

二月深宫花似锦,柳丝垂地怯风吹。

御阶春水多三尺,丞相游湖太液池。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