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摇丹髻,叶剪西岩树。岁律峥嵘又如许。
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
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
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
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
风摇丹髻,叶剪西岩树。岁律峥嵘又如许。
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
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
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
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
这首《洞仙歌》是宋代词人葛郯的作品,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山中景色。开篇“风摇丹髻,叶剪西岩树”,通过“风摇”和“叶剪”的动态描绘,展现出秋风轻拂、树叶飘落的景象,犹如女子的发髻在风中轻轻摇曳,富有画面感。
“岁律峥嵘又如许”一句,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峥嵘之意,暗示季节更迭,引出下文对山峰倒影的描绘。“千峰倒影,浮动觥船”,将山峰倒映在水面的景象比喻为觥船,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运用了鲛绡(传说中的鲛人所织的精美丝绸)的意象,形容秋风吹动树叶,如同万千丝带在窗前飞舞,增添了神秘而梦幻的气氛。
接下来,“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借五弦琴声和孤鸿远去,传达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以及对远方的向往。
“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描绘了夕阳西下,月升之际的景色,金风微凉,白露晶莹,给人以宁静而凄美的感受。
结尾“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以笛声和秋意的消散,引出观者凭栏远眺,凝望暮云的画面,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景,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人生哲思。
秦子死南海,旋骨还故墟。
辛勤一生事,空得数编书。
琅琅巧言语,玉佩联琼琚。
知者能几人,憎者颇有馀。
书生事业薄,生世苦勤劬。
持以待后世,何足润槁枯。
兴怀及昔者,使我涕涟如。
道路阻且长,悲哉违抚孤。
大雨困淋漓,小雨伤霢霂。
哀哉南亩人,日夜涂手足。
入仓无一粒,敢望祈报福。
馀功归老圃,畦菜青满目。
长官却野馈,性命赦鸡鹜。
何须问清白,荐德刍一束。
归来辍食叹,每悔釜炊玉。
青衫尚如此,何况膏粱腹。
愿君少自宽,谋远须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