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秋高烽火惊,羽书飞下晋阳城。
沙场风急来胡马,亭障云深出汉旌。
战守何人能仗策,朝廷今日始言兵。
悬知驾驭还多术,早晚亲临细柳营。
太白秋高烽火惊,羽书飞下晋阳城。
沙场风急来胡马,亭障云深出汉旌。
战守何人能仗策,朝廷今日始言兵。
悬知驾驭还多术,早晚亲临细柳营。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边警》描绘了一幅紧张的边疆战事画面。首句“太白秋高烽火惊”,以太白星点染秋夜,烽火骤起,展现出边关紧急的气氛。接着,“羽书飞下晋阳城”形象地写出军情传递之快,羽檄如飞,直达晋阳这样的军事重镇。
“沙场风急来胡马,亭障云深出汉旌”两句,通过“风急”和“胡马”刻画了敌骑逼近的紧迫感,而“汉旌”则象征着守军的决心与士气。战事未明,但已能感受到双方对峙的紧张态势。
“战守何人能仗策,朝廷今日始言兵”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将领指挥才能的质疑,以及对朝廷在战事爆发后才开始重视军事的批评。最后一句“悬知驾驭还多术,早晚亲临细柳营”寄寓了对将帅智谋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运用巧妙的策略,同时暗示皇帝可能很快会亲自到前线视察,以提振军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疆警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形势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百川浩皆东,元气流不息。
混茫自太古,于此见容德。
积阴涨玄涛,万里失空色。
鸿鹄去不穷,鱼龙变莫测。
朝登兹楼望,动荡豁胸臆。
始知沧溟大,外络九州域。
日出水底宫,烟生岛中国。
宽疑浸天烂,怒欲吹地昃。
常时烈风兴,海若不受职。
长堤此宵溃,频劳负薪塞。
况今艰危际,民苦在垫溺。
有地不可居,澒洞风尘黑。
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