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海昌城楼望海》
《登海昌城楼望海》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古风

百川浩皆东,元气流不息。

混茫自太古,于此见容德。

积阴涨玄涛,万里失空色。

鸿鹄去不穷,鱼龙变莫测。

朝登兹楼望,动荡豁胸臆。

始知沧溟大,外络九州域。

日出水底宫,烟生岛中国。

宽疑浸天烂,怒欲吹地昃。

常时烈风兴,海若不受职。

长堤此宵溃,频劳负薪塞。

况今艰危际,民苦在垫溺。

有地不可居,澒洞风尘黑。

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登海昌城楼望海》,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海昌城楼上远眺大海的壮丽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海的广阔无垠与变幻莫测。

首句“百川浩皆东,元气流不息”以百川东流喻指时间的流逝,元气不息象征生命的永恒,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接着“混茫自太古,于此见容德”则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赞美大海包容万物的品德。

“积阴涨玄涛,万里失空色”描绘了海面波涛汹涌,阴云密布,连天空的颜色都失去了,展现出大海的深邃与神秘。接下来“鸿鹄去不穷,鱼龙变莫测”通过鸿鹄与鱼龙的活动,进一步强调了大海的辽阔与不可预测性。

“朝登兹楼望,动荡豁胸臆”写出了诗人站在城楼上远眺大海时内心的震撼与开阔。紧接着“始知沧溟大,外络九州域”表达了诗人对大海之大的惊叹,以及它与整个世界的紧密联系。

“日出水底宫,烟生岛中国”描绘了日出时分,阳光照耀在海面上,仿佛宫殿浮于水面,而远处岛屿上烟雾缭绕的景象。这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隐含着对远方未知世界的遐想。

“宽疑浸天烂,怒欲吹地昃”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海浪的壮观与力量,似乎能将天空烧毁,吹动大地。最后“常时烈风兴,海若不受职”提到即使狂风大作,大海也不受控制,显示出大海的威严与自由。

“长堤此宵溃,频劳负薪塞”描述了海堤在某次暴风雨中溃决,人们不得不频繁地搬运柴草来堵塞缺口,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与和谐共存的主题。

“况今艰危际,民苦在垫溺”点明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最后“有地不可居,澒洞风尘黑”描绘了因洪水泛滥导致土地无法居住,一片混乱黑暗的景象。

“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表达了诗人渴望像大鹏鸟一样飞翔于天地之间,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大海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庐山道中怀子瞻

谷口晴云散晓光,鸟声呼我渡横塘。

轻明独爱桃花静,撩乱偏嫌柳絮狂。

处处丛祠起箫鼓,家家篱落动耕桑。

去年今日东坡路,拄杖相将探海棠。

(0)

答周考功惠黄丝棕心席玉面界方

老年离别欲心折,不似旧时年少时。

人世匆忙疑是梦,鬓毛感慨欲成丝。

刚严碧玉方无玷,润泽黄丝席有仪。

观物似公长在眼,祝公千岁比灵龟。

(0)

欲寄

欲寄予声无使还,平安始见一书间。

偶从淝水经淮水,应对龟山忆蜀山。

浮世并知俱物役,利途曾复见人闲。

每言庾信愁难解,果道安仁鬓已斑。

(0)

吴园杂咏十九首·其十九薰风阁

众山走蜿蜒,高阁立崔嵬。

流水横其前,时有薰风来。

聊可解吾愠,敢言阜民财。

(0)

归云洞

云道无心亦爱山,雨馀时向此中还。

而今天下焦枯甚,只恐苍龙未放闲。

(0)

追和李白金陵月下怀古

历览古都会,金陵冠南州。

天开钟阜倚,江转玉绳流。

异代有兴废,前贤归冢丘。

草没乌衣巷,尘埋结绮楼。

城空龙虎踞,台罢凤凰游。

默想秦淮月,曾悲玉树秋。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