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岚夕霭人常言,率拟霞标而已矣。
不知斯亦气流行,如潮汐自沧海起。
两山之间必夹川,万涧千溪汇于此。
岚霭定从川下降,倒行逆施无其理。
塞上厥候益分明,晓暮添衣乃所以。
濛濛淰淰中亸鞭,自远望之谓云里。
朝岚夕霭人常言,率拟霞标而已矣。
不知斯亦气流行,如潮汐自沧海起。
两山之间必夹川,万涧千溪汇于此。
岚霭定从川下降,倒行逆施无其理。
塞上厥候益分明,晓暮添衣乃所以。
濛濛淰淰中亸鞭,自远望之谓云里。
这首诗描绘了朝岚夕霭的自然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雾与山川之间的互动关系。诗人通过“朝岚夕霭”这一意象,不仅捕捉了自然界的瞬息变化,更蕴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
首句“朝岚夕霭人常言”,点明了云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下文对云雾特性的探讨。接着,“率拟霞标而已矣”,将云雾比作霞光的标志,形象地描绘了云雾在日出或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象。
“不知斯亦气流行,如潮汐自沧海起。”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云雾形成的自然规律,类比潮汐的涨落,说明云雾的生成和消散也遵循着某种内在的循环流动,如同海洋中的潮汐一般,有着自身的规律性。
“两山之间必夹川,万涧千溪汇于此。”描述了山谷间的水流汇聚,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源基础,同时也预示了云雾可能的流向和聚集之处。
“岚霭定从川下降,倒行逆施无其理。”指出云雾通常是从山谷间升起,而非下降,这种现象符合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不能违背。
“塞上厥候益分明,晓暮添衣乃所以。”则通过边塞地区早晚温差大,需要适时增添衣物的现象,暗示了云雾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
最后,“濛濛淰淰中亸鞭,自远望之谓云里。”以骑马行于云雾缭绕之中,远处看似置身云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沉浸其中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朝岚夕霭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入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
蚤岁相逢,知风骨、自是玉堂人物。
二十年来官未调,兴在丹崖青壁。
云海为家,柴门拥褐,高卧袁安雪。
青宫华省,一时登用才杰。
好似鹏鹗乘风,骅骝骋步,得路争先发。
共喜虞廷逢圣治,关塞虏尘新灭。
幸接仙寮,欣披藻翰,森爽清毛发。
寅供三礼,光近九天日月。
轩敞碧玲珑,帘帏彻重叠。
閒云蓊欲留,远岫列如接。
晴宜玩秘函,明堪检古帖。
羲皇高卧人,何似漆园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