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谡谡来,一片斜阳冷。
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
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
松风谡谡来,一片斜阳冷。
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
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晚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光影变化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幽氛围。
首句“松风谡谡来”,以“谡谡”形容松风的轻柔而略带寒意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山中夜晚的静谧与凉爽。接着,“一片斜阳冷”则通过“斜阳”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逐渐减弱的景象,还暗含了一种淡淡的凉意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清幽与纯净。泉水的“泠泠”之声,与石壁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清静之地。“宛坐清虚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沉醉。
“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最后两句通过远处传来的樵夫砍柴的声音,以及黄茅岭上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自然的生机。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山林中还有人类活动的存在,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成功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富含哲思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池榭堪临泛,翛然散郁陶。
步因驱鹤缓,吟为听蝉高。
林密添新竹,枝低缒晚桃。
酒醅晴易熟,药圃夏频薅。
老是班行旧,闲为乡里豪。
经过更何处,风景属吾曹。
文雅关西族,衣冠赵北都。
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
当轴龙为友,临池凤不孤。
九天开内殿,百辟看晨趋。
诫满澄欹器,成功别大垆。
馀芳在公论,积庆是神扶。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
铨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潇洒风尘外,逢迎诗酒徒。
唯应待华诰,更食万钱厨。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
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
世途多礼数,鹏鷃各逍遥。
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