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僧房》
《书僧房》全文
宋 / 朱松   形式: 古风

陆续流泉自成句,来拥红炉听山雨。

道人更有深深处,诘曲如珠蚁丝度。

几研无尘寒欲雾,雕盘篆破孤萤吐。

味如嚼蜡那禁咀,茶甘未回君莫去。

(0)
翻译
泉水连续流淌,自然形成诗句,围绕着红炉,倾听山间的雨声。
僧人还有更深远的地方,道路弯曲得像珍珠般的蚂蚁爬行。
研磨多次,砚台几乎无尘,寒气仿佛凝结成雾,篆刻的图案中,孤独的萤火虫亮起。
味道如同嚼蜡,难以细品,茶香还未散去,你不要离开。
注释
陆续:连续不断地。
流泉:流动的泉水。
句:诗句。
红炉:烧着炭火的小炉子。
山雨:山间的雨声。
道人:僧人。
深深处:深处。
诘曲:曲折。
珠蚁丝:像珍珠般滚动的蚂蚁。
研:研磨。
无尘:几乎没有灰尘。
寒欲雾:寒气仿佛凝结成雾。
篆破:篆刻的图案破裂。
孤萤:孤独的萤火虫。
味如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
禁咀:禁得起咀嚼。
茶甘:茶的甘甜。
君莫去:请你不要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房静谧而雅致的画面。诗人朱松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到了流水声与山雨的自然和谐,仿佛泉水自成诗句,环绕着红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他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居所深邃而曲折,犹如珠串般的细丝,显现出其内里的禅意和幽深。

诗人笔下的研磨台洁净无尘,仿佛寒气凝聚成雾,砚中的孤萤破壳而出,增添了神秘感。品茗的过程被形容为“味如嚼蜡”,暗示茶香虽淡,却耐人寻味,令人不愿轻易离去。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房的生活情境,传达出对清寂生活的欣赏和对僧人品性的敬仰。

作者介绍
朱松

朱松
朝代:宋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猜你喜欢

送别赵叔良·其一

暌违岁籥几更端,异地相携叹路难。

世界共怜山有浪,人情谁谓井无澜。

寒来范叔袍何在,迹托逢盟冠已残。

莫道江河去不返,海门试把汐潮看。

(0)

寿甘愚兄七十一

愚溪昔著古人风,甘守一愚复见公。

机械不将猜野鸟,敦庞直可傲灵枫。

参来寿诀熊经外,会得神全斝酒中。

七十海筹初屈指,椿萱长护竹枝丛。

(0)

桂林中秋舟泊訾家洲同似景侄赏月·其四

停棹高岩下,飞魂已茂林。

冰轮江上满,旅况话中深。

远渚凝烟碧,短衣逗树阴。

尽堪霞外赏,其奈倚蓬心。

(0)

归田十首·其九

每耽小睡思藤轮,况值秋声入户频。

彭泽归来依绿柳,野堂飞不到红尘。

问谁许我为知己,除却明农是故人。

万境都归虚幻里,倘来何物役吾身。

(0)

寄与区郎

觱发凛寒天,轻舟鼓枻前。

江边天日近,岭上树烟联。

抚景怀知己,因风忆去年。

圣明方市骏,早著祖生鞭。

(0)

辛巳元旦·其一

东风忽又遍天涯,柳色回春读易斋。

辛巳编年开玉历,阳和际晓逼人怀。

都将隔岁山川色,渐作新春景物排。

鸣佩冲寒趋虎拜,皇龄期与祝圣谐。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