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羸真觉鹤形同,为爱寒枝夜月中。
露湿麻衣惊暮色,身随云影怯霜风。
人閒贞干成孤韵,石上垂阴借远空。
翠实不堪持寄赠,微微秀叶许相从。
清羸真觉鹤形同,为爱寒枝夜月中。
露湿麻衣惊暮色,身随云影怯霜风。
人閒贞干成孤韵,石上垂阴借远空。
翠实不堪持寄赠,微微秀叶许相从。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傍晚漫步于松林之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清羸真觉鹤形同”,以鹤喻人,表现了僧人身形的轻盈与脱俗。接着,“为爱寒枝夜月中”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月光下,松树的寒枝更显清冷与孤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露湿麻衣惊暮色,身随云影怯霜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凄清与僧人的感受。露水打湿了僧人的麻衣,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而随着云影的移动,僧人仿佛感受到了霜风的侵袭,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界的敏感与敬畏。
“人閒贞干成孤韵,石上垂阴借远空。”这里诗人将僧人比作松树,强调其坚韧不拔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翠实不堪持寄赠,微微秀叶许相从。”最后两句则以松树的果实和叶子象征僧人的精神品质,虽不能直接传递给他人,但其美好与纯净却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如同松树的翠绿与秀美,静静地陪伴着旅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僧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