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桃笙设葛幮,床头老易卷还舒。
惯听小子嘲师语,懒作痴人骂鬼书。
无复出神游帝所,有时信脚到华胥。
独怜短梦匆匆觉,不晓希夷睡月馀。
拂拭桃笙设葛幮,床头老易卷还舒。
惯听小子嘲师语,懒作痴人骂鬼书。
无复出神游帝所,有时信脚到华胥。
独怜短梦匆匆觉,不晓希夷睡月馀。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在私园中的生活情景。开篇"拂拭桃笙设葛幮,床头老易卷还舒"两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述,如同用手轻拂去桃花间的尘埃,用草编织的席子铺在床上,而床头处则是随手翻阅的书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精致与平和之态度。
"惯听小子嘲师语,懒作痴人骂鬼书"表明诗人习惯了聆听孩子们嘲笑世间教诲,自己却不愿再去做那些迷惑世人的愚蠢之举。这里的"嘲师语"和"骂鬼书"象征着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无复出神游帝所,有时信脚到华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再追求外在功名利禄,而是偶尔信步而至于仙境之意。这里的"帝所"和"华胥"皆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佳处,象征着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两句"独怜短梦匆匆觉,不晓希夷睡月馀"则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里的"短梦"比喻生命之短暂,而"匆匆觉"则表达了时间迅速流逝的感慨;"不晓希夷睡月馀"则是诗人对于无法理解世事纷争,宁愿沉浸在月光下的悠闲氛围中。
整首诗通过对私园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自适其性的隐逸情怀。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养痾亦园中。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