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鱼》
《木鱼》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无端击此沟中断,钟鼓相参无杂乱。

能闻所闻非二缘,以此及此通回换。

凡夫何故作追攀,达士若为成智观。

可怜流入萨婆若,醉眠尚尔排鱼贯。

(0)
鉴赏

这首诗《木鱼》由宋代诗人释清远创作,通过木鱼这一日常禅修之物,深刻地探讨了佛法与人生哲理。

首句“无端击此沟中断”描绘了木鱼在水沟中被偶然敲击的情景,暗示着佛法的觉醒往往来自于不经意间的触动。接着,“钟鼓相参无杂乱”则比喻佛法的修行应当如同钟鼓般和谐有序,不杂乱无章,强调了修行的专注与秩序之美。

“能闻所闻非二缘”进一步阐述了佛法中的空性思想,即一切现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这句诗强调了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性,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佛法的精髓。

“以此及此通回换”则表达了佛法的转化与轮回观念,意味着通过自我反省与修行,个体可以实现内心的转变与提升,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凡夫何故作追攀,达士若为成智观”这两句诗对比了普通人的盲目追求与智者的智慧观察,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事物的本质,而非盲目追逐外在的名利与物质。

最后,“可怜流入萨婆若,醉眠尚尔排鱼贯”以生动的比喻,将佛法的智慧比作萨婆若(佛教中表示智慧的词汇),即使在沉醉于佛法的智慧中,也能够保持清醒,不被世俗的欲望所牵引,如同排鱼贯一般,有序而坚定地前行。

整首诗通过木鱼这一日常之物,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佛法哲理,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独到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临江仙·其十三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0)

千秋岁·其二小雨达旦,东斋独宿不能寐,有怀松江旧游

雨声萧瑟,初到梧桐响。人不寐,秋声爽。

低檐灯暗淡,画幕风来往。谁共赏。

依稀记得船篷上。拍岸浮轻浪。水阔菰蒲长。

向别浦,收横网。绿蓑冲瞑□,艇子摇双桨。君莫忘。

此情犹是当时唱。

(0)

包颙叟挽词二首·其二

养志诸郎事,专经永夜残。

虽云绿衫易,更觉綵衣难。

客散棋奁闭,庭虚酒盎乾。

无言慰孤苦,持此问漫漫。

(0)

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重云翳苍柏,零露栖白萧。

骨肉慕音容,慌惚哀空郊。

肴核班几席,椒浆浇岧峣。

人归天已沬,纸钱悬枯条。

逝者如此耳,暮暮仍朝朝。

暮暮仍朝朝,人兮柰若何。

未死不能乐,既死空有家。

僮仆几恩怨,交朋几悲歌。

若人会斯语,属和纷阳阿。

(0)

自遣

蚁梦功名觉即休,驹阴岁月去难留。

伤今不复并三乐,拟古犹堪续四愁。

松下抱琴尘外境,雨馀莳药柳边洲。

老来莫问浮生事,醉后同为造物游。

(0)

晚秋即事

曳筇独独倚柴扉,翠泼西山漾落晖。

衲子顶云随雁远,牧童腰笛挽牛归。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