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青袍色,聊因翠幄凋。
虽间珊瑚蒂,非是合欢条。
幸有青袍色,聊因翠幄凋。
虽间珊瑚蒂,非是合欢条。
这首诗《树中草》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子显所作,通过对“树中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句“幸有青袍色”,以“青袍”比喻草叶的颜色,生动地描绘了草叶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青绿色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色彩的欣赏和赞美。接着,“聊因翠幄凋”一句,通过“翠幄”这一形象,进一步渲染了草叶在翠绿的背景下凋零的景象,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界的无常变化。
“虽间珊瑚蒂,非是合欢条。”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珊瑚蒂”与“合欢条”进行对照,前者可能象征着草叶间的点缀或异类,后者则可能是草叶生长的正常状态或理想状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生命形态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树中草”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感悟,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和自然界规律的深思。萧子显以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屈膝铜铺昼掩关,薰炉谁伴夕香寒。
秋来合有相思字,会待风前片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