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欲无醒,悲歌只自听。
弥天开火宅,半夜斗妖星。
梗稻空南亩,烽烟满北庭。
群仙方濯足,且莫竭沧溟。
沉醉欲无醒,悲歌只自听。
弥天开火宅,半夜斗妖星。
梗稻空南亩,烽烟满北庭。
群仙方濯足,且莫竭沧溟。
这首诗《纪异诗》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充满异象与哲理的画面。
首句“沉醉欲无醒”,诗人以“沉醉”开篇,暗示了内心的迷惘与困惑,仿佛在梦中游离,难以自拔。接着“悲歌只自听”,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他只能在自我之中寻求慰藉,通过悲歌来释放情感。
“弥天开火宅,半夜斗妖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苦难与不公比作“火宅”与“妖星”,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不安。同时,“弥天”与“半夜”也强调了这种苦难与不公的普遍性和紧迫性。
“梗稻空南亩,烽烟满北庭”则将笔触转向自然与边疆,通过“梗稻”与“烽烟”的对比,展现了农业的荒芜与战争的残酷。这里“南亩”象征着和平与希望之地,而“北庭”则是战乱与破坏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批判。
最后,“群仙方濯足,且莫竭沧溟”以神话般的场景收尾,将人间的苦难与神仙世界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诗句中的“群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力量,而“且莫竭沧溟”则表达了对改变现状、拯救苍生的期待与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异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草长红心,鹃啼恨魄,梦残凝碧。
寸藕长丝,娟娟露桥北。
金仙泪洒,曾惯听、枯鱼泉泣。沾臆。
露佩水裳,哭秋风归客。湘灵鼓瑟。
哀怨如闻,宫沟送潮汐。余姿婉娈自惜。映寒日。
冷入粉云凉翠,不似井华颜色。
怕坠房欹盖,犹怯薄铅偷滴。
曲水流觞日,想绮陌草暖云香。
吾庐可爱,茜红庭院,新绿池塘。
素心人未远,青笺去,几经马肆鸡坊。
待羊求开三径,桃花含笑相望。
低咏丽人行,谁曾为罗衣珠衱惆怅。
隔竹听跫音,且笑抚斜阳。
念人生对酒当歌,还摹写兰亭两三行。
江南乐,今夕斗茶,明朝乞浆。
冶城山翠里,几深浅,白门潮。
恁壁满花秾,等閒换了,碑老菭彫。迢迢。
荡青溪恨,有沧桑、依样惹魂销。
眼底江鸿不落,天边辽鹤空招。岩椒。禅语况凄寥。
无句挽仙桡。算抗疏功名,分笺伴侣,一例飘萧。
今宵。酒醒月落,怕西风、吹雪上颠毛。
卷起一封翠墨,伤心都付南朝。
消尽毵毵,斜照淡黄,一夜惊鸦无数。
移恨汉南,旧日阑干,只有乱尘随步。
眠起无端,便忘了、龙池烟雨。何苦。
又按彻伊凉,换他金缕。
身世愁寄孤根,是禁惯清霜,伴人羁旅。
西风笛里,满眼关山,丝丝系春不住。
自怯宫腰,几曾为、倚帘人妒。归去。
还梦绕、一天风絮。
屏开金孔雀,褥陷绣芙蓉。
洞房花烛夜,玳筵度、蔼香风。
盈耳笙歌缭绕,满眼绮罗交错,银烛影摇红。
佳期今夕里,谈笑画堂中。皓齿歌,细腰舞,乐无穷。
朱帘高卷,金炉香喷瑞烟浓。
仙子将临凤阁,玉女下离蓬岛,同会蕊珠宫。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