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叔有还古鼎·其一》
《送刘叔有还古鼎·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我尝飞过洞庭湖,但有青天地欲无。

出峡蜀人趋鼎澧,溯江荆阃救巴渝。

飘零诗酒全如梦,流落兵戈剩此躯。

今日升平归去好,汎洲应有橘千株。

(0)
翻译
我曾经翱翔在洞庭湖上,但那里只有青天,大地似乎消失不见。
四川的人们急忙向鼎澧迁移,沿江而上,荆州的官员救援巴渝之地。
漂泊生涯,饮酒作诗都如同梦境,如今流离失所,只剩这副身躯。
在这个和平的日子里,回家最好,泛舟湖上,应该能看到满洲的橘树成千上万。
注释
我:主语,指诗人自己。
尝:曾经。
洞庭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青天:晴朗的天空。
欲无:仿佛消失。
出峡:离开三峡。
蜀人:四川人。
趋:奔赴。
鼎澧:地名,鼎湖和澧水流域。
溯江:逆流而上。
荆阃:古代荆州的行政区域。
救巴渝:救援巴蜀地区。
飘零:漂泊不定。
兵戈: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升平:太平盛世。
归去:回家。
汎洲:泛舟。
橘千株:成千上万的橘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个人生命境遇的沉思。开篇“我尝飞过洞庭湖,但有青天地欲无”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似乎在表达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

接着,“出峡蜀人趋鼎澧,溯江荆阃救巴渝”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深情。这里的“蜀人”指的是古代居住在四川地区的人,“鼎澧”、“荆阃”、“巴渝”则是地名,表达了诗人对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

中间两句“飘零诗酒全如梦,流落兵戈剩此躯”则是一种悲凉的自嘲,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漂泊、经历战乱的心境。这里,“飘零”意味着生活无定,随风而逝;“诗酒”是文人墨客常用以寄托情怀的事物,但如今都成了梦幻泡影;“流落兵戈”则直指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只剩下自己这副躯体在世间飘摇。

最后两句“今日升平归去好,汎洲应有橘千株”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美好的憧憬。“升平”意味着恢复平静,“归去”则是返回故土的愿望;“汎洲”指的是水边之地,而“橘千株”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也寄寓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示了诗人的大情怀,又流露出个人生命历程中的无奈与渴望。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真相寺登大悲阁唱和诗遥和黄梅南和尚范隐君文白·其六

无生原共契,出世有同心。

倚阁诸天尽,浮空广殿阴。

閒云随客住,野水到门深。

况遇䲭夷子,相招并入林。

(0)

明下童曲二首·其一

柘弓黄桑靶,流电相辉霍。

侧身避金凡,弹杀云中雀。

(0)

三月三日口号

三月三日不闻蛙,城南城北社鼓挝。

儿童争挽垂杨髻,游女偏簪野菜花。

(0)

题周行画幛八首·其二

秋山泻寒泉,红树映空谷。

喜无俗人来,閒把道书读。

(0)

丁酉元旦

高楼遥对赤城霞,万井晴光动动华。

拂曙条风䦕竹牖,捲帘春色在梅花。

帛书久断南中雁,下濑空劳海上查。

九陌车尘知接迹,悬知不到野夫家。

(0)

寄怀冒辟疆·其二

曾从海上访安期,直上秦峰望所思。

千日遥同长命酒,三年未和故人诗。

堂前花月亲犹健,蓍后天山隐不疑。

我至淮南访丛桂,寻君共采涧中芝。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