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原共契,出世有同心。
倚阁诸天尽,浮空广殿阴。
閒云随客住,野水到门深。
况遇䲭夷子,相招并入林。
无生原共契,出世有同心。
倚阁诸天尽,浮空广殿阴。
閒云随客住,野水到门深。
况遇䲭夷子,相招并入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真相寺登临大悲阁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宁静和谐之美。
首联“无生原共契,出世有同心”,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认为生命本无生灭,出世之人皆有共同的信仰与追求,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联系。
颔联“倚阁诸天尽,浮空广殿阴”,描绘了大悲阁周围环境的壮丽景象。阁楼高耸,仿佛与诸天相连,四周云雾缭绕,广殿在空中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颈联“闲云随客住,野水到门深”,进一步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闲逸的云朵似乎也愿意陪伴着访客,静静地驻留;门外的溪流潺潺,水深而清澈,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
尾联“况遇䲭夷子,相招并入林”,以“䲭夷子”这一形象,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步入林间,共享自然之美的喜悦。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
城郭雪深三四尺,穷谷大川那可量。
虎狼凭威肆贪虐,雀鸟冻死何哀伤。
海中三山失颜色,尧时十日无晶光。
梅花相看夜忘寐,门外不知回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