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海上访安期,直上秦峰望所思。
千日遥同长命酒,三年未和故人诗。
堂前花月亲犹健,蓍后天山隐不疑。
我至淮南访丛桂,寻君共采涧中芝。
曾从海上访安期,直上秦峰望所思。
千日遥同长命酒,三年未和故人诗。
堂前花月亲犹健,蓍后天山隐不疑。
我至淮南访丛桂,寻君共采涧中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所作的《寄怀冒辟疆(其二)》。诗中以想象与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曾从海上访安期,直上秦峰望所思”,诗人回忆起曾经与友人一同游历海上的情景,以及在秦峰之上眺望远方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安期”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也暗含着对友人超凡脱俗品质的赞美。
颔联“千日遥同长命酒,三年未和故人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长时间未能相聚的遗憾。通过“千日”与“三年”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珍贵。
颈联“堂前花月亲犹健,蓍后天山隐不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使用了“花月”、“天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与祝福。
尾联“我至淮南访丛桂,寻君共采涧中芝”,诗人表达了自己将前往友人所在之地的意愿,希望能够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体验自然之美。这里的“丛桂”与“涧中芝”都是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象征着友谊与生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吾庐虽不华,粗有南北堂。
通廊开十窗,爽气来四方。
风长日气远,六月有馀凉。
儿女避不居,留此奉爷娘。
爷娘发如丝,不耐寒暑伤。
单衣蕉葛轻,软饭菘芥香。
无客恣卧起,有客罗壶觞。
今年得风痹,摩膏沃椒汤。
念终舍此去,故山松柏苍。
此地亦何为,岁时但烝尝。
君不见,马侍中,气吞河朔称英雄。
君不见,韦太尉,二十年前镇蜀地。
一朝冥漠归下泉,功业声名两憔悴。
奉诚园里蒿棘生,长兴街南沙路平。
当时带砺在何处,今日子孙无地耕。
或闻羁旅甘常调,簿尉文参各天表。
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碑文半缺碑堂摧,祁连冢象狐兔开。
野花似雪落何处,棠梨树下香风来。
马侍中,韦太尉,盛去衰来片时事。
人生倏忽一梦中,何必深深固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