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除日见白发》
《岁除日见白发》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四十明朝是,俄惊白发新。

旧诗曾探借,今语遂为真。

不恨身将老,惟怜学转贫。

婆娑花县底,谁复念安仁。

(0)
鉴赏

这首诗《岁除日见白发》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学问追求的反思。

首联“四十明朝是,俄惊白发新”,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年龄与时间的紧迫感。四十岁的年纪在明朝到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又增添了几根白发,这既是对岁月无情的感叹,也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直观反映。这里的“俄”字,生动地描绘出时间的飞逝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颔联“旧诗曾探借,今语遂为真”,则转向对个人经历和成长的思考。诗人回顾过去,曾经在诗歌创作中探寻、借鉴,而现在的话语却显得更加真实、深刻。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艺术修养的提升,也暗含着对人生经验积累的肯定。通过“旧”与“今”的对比,诗人展现了从模仿到创新、从学习到领悟的成长过程。

颈联“不恨身将老,惟怜学转贫”,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衰老的态度和对学问的执着。诗人并不因年老而感到遗憾,反而因为学识的贫乏而感到惋惜。这种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人生的暮年,仍保持着求知的热情和谦逊的心态。

尾联“婆娑花县底,谁复念安仁”,以一种略带幽默和自嘲的口吻,将自己比作“安仁”,即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诗人安仁,以其晚年生活中的风趣和豁达为参照,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或平凡之中,但仍能保持乐观、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某种自我解嘲,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白发、年龄、学问、生活态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生命、时间、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岁月变迁时的平和与智慧。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寄林宽

相知四十年,故国与长安。

俱喜今辰在,休论往岁难。

海鸣秋日黑,山直夏风寒。

终始前儒道,升沈尽一般。

(0)

和友人酬寄

新发烟霞咏,高人得以传。

吟销松际雨,冷咽石间泉。

大国兵戈日,故乡饥馑年。

相逢江海上,宁免一潸然。

(0)

关中言怀

事事朝朝委一尊,自知无复解趋奔。

试期交后犹为客,公道开时敢说冤。

穷巷住来经积雨,故山归去见荒村。

举头尽到断肠处,何必秋风江上猿。

(0)

伤翁外甥

江头去时路,归客几纷纷。

独在异乡殁,若为慈母闻。

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

应作芝兰出,泉台月桂分。

(0)

扣舷歌·其一

早潮初上海门开,漠漠彤云雪作堆。

一百六峰都掩尽,不知何处有僧来。

(0)

下第献座主张谓

謇谔王臣直,文明雅量全。

望炉金自跃,应物镜何偏。

南国幽沈尽,东堂礼乐宣。

转令游艺士,更惜至公年。

芳树欢新景,青云泣暮天。

唯愁凤池拜,孤贱更谁怜。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