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穫期有常,鸡鸣催晓发。
山风何萧萧,蟋蟀吟不绝。
起坐依茅檐,握发向秋月。
月影渐沈沈,东方犹未白。
理穫期有常,鸡鸣催晓发。
山风何萧萧,蟋蟀吟不绝。
起坐依茅檐,握发向秋月。
月影渐沈沈,东方犹未白。
此诗描绘了清晨从崆峒山庄进入石莲洞的旅途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黎明前后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理穫期有常,鸡鸣催晓发”,点明了旅程的开始,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接着,“山风何萧萧,蟋蟀吟不绝”两句,通过山风的呼啸和蟋蟀的低吟,营造出清晨山间清冷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茅檐下起身,面对秋月握发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感。
“月影渐沈沈,东方犹未白”则将时间推向了黎明的边缘,月光逐渐隐去,东方的天空尚未完全亮起,整个画面显得既静谧又充满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出了一幅清晨行旅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相逢草草,共吟诗、同醉杯中之物。
评论三王讥五霸,谈辩喧哗邻壁。
敲缺唾壶,击残如意,妙语飞华雪。
无能为也,如何对此三杰。
看取东野诗成,南昌书就,奈征车催发。
后夜山深何处宿,红豆寒灯明灭。
一老堪怜,两生未起,应念星星发。
风传佳话,花村无犬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