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阳路来夹道皆松如行青罗步障中先寄奇父》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阳路来夹道皆松如行青罗步障中先寄奇父》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云接湘阴百里松,肃肃穆穆湖南风。

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

竹舆两面天明灭,秋令不到林西东。

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著画寄兴公。

(0)
翻译
云雾缭绕连接湘阴百里松林,威严庄重的湖南风吹过。
随季节变化的忧乐并非人间常态,迎接我的是沿途的笙箫声在道中响起。
竹制的轻车两旁光影明灭,秋天的凉意未到林子东西两侧。
或许禄唐也无法完成这样的景象,我写下这首诗和画作,寄托我的兴致。
注释
湘阴:地名,位于湖南北部。
肃肃穆穆:形容风势威严、庄重。
随时忧乐:指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忧喜之情。
竹舆:竹制的轻便车辆。
题诗著画:写诗作画作为表达。
寄兴公:寄托兴趣给某位朋友(公,古代对人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前往湘阴的路上所见的景象。首句“云接湘阴百里松”展现了连绵百里的松树林,仿佛与云天相接,给人以辽阔而宁静的印象。接着,“肃肃穆穆湖南风”描绘了清风吹过松林时的庄重与和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

“随时忧乐非人世”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他将旅途中的感受升华到超越世俗的情感层面。接下来,“迎我笙箫起道中”则以音乐声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似乎连自然都在为他的到来而欢唱。

“竹舆两面天明灭”写的是诗人乘坐竹制小车,透过竹帘看天空,光影斑驳,如同在移动的画框中欣赏天光的变化。秋天的气息并未侵入这片林子,保持了其独特的清凉。“秋令不到林西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尘世的宁静。

最后两句,“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著画寄兴公”,诗人感慨即使禄唐这样的贤者也未必能体验到这样的旅程,他决定将沿途的美景和心境通过诗歌和画作留给朋友奇父,共享这份闲适与雅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阴之路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代文人墨客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凤山阁

举头何处认京华,凤阁层层出乱霞。

山势转来双径曲,水声分去一川斜。

丹青隐映林间焙,黑白微茫石上畬。

遇兴每须穷日夕,槛边修竹砌边花。

(0)

叔祖待制移居新市华阁初成适逢诞日尊幼毕集镃独阻奉觞因遐想赋诗为寿

西清老人新楼居,下瞰四泽如江湖。

凭高挹景未比画,人望楼上真仙图。

杨花燕子句排露,鹍弦凤竹声骄粗。

先生已腰白玉带,我今且漉黄金壶。

朝来欢声动里闾,连帅高盖将军车。

松髯峰准照华栋,共说熊梦当年符。

高情和气今谁右,海山星斗称为寿。

一门鼎食继前勋,容我窗间吟远岫。

(0)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四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0)

送叶景良知严陵

千古风高仰钓台,朱轮新拥得通才。

政声易报长安近,家学知从霅水来。

半载依仁方恨别,双鱼传信肯慵开。

分携强饭休频祝,锋召需贤定挽回。

(0)

春晚

湖远慵呼艇,春归只闭门。

树高应翠合,竹静自黄昏。

轩冕情终薄,诗书好益尊。

人间难办事,夜气要长存。

(0)

雨中忆昙少云奉寄

天意今年不惜凉,雨声秋后恣淋浪。

单衣巳觉生絺薄,细字初便短烛光。

画饼功名孤塞路,守株身世老江乡。

吾侪政要无人识,黄叶深林气味长。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