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四》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四》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古风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0)
注释
虎:大型猫科动物,象征力量或危险。
南:方位词,南面。
石:石头,这里可能指代目标。
北山:指北方的山。
畔:旁边,边缘。
箭发:射箭的动作。
贯:穿透,贯穿。
一朝:短时间内,忽然。
两生心:心意不定,犹豫不决。
见石不见虎:只看到石头而忽略了虎的存在。
若:如果。
向:朝着,对着。
引满:拉满弓弦。
徒:白白地,徒劳地。
自苦:自己受苦。
翻译
南山之南有猛虎,北山之畔有巨石。
虎与石难以分辨,箭矢飞出直穿石身。
一日间心意摇摆,只见石而不见虎。
若向虎石寻求,拉满弓弦只会自寻苦楚。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诗句,通过对比虎与石的不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生的某些境遇。"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一开始设定了两种不同的存在,一是威猛而自由的虎,另一则是坚硬且静止的石头。这两者在诗人的笔下既成为了自然景观,也蕴含着深层的人生哲理。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一句,表面上写的是人们难以分辨这两者的具体位置,但实际上则是通过“箭发”这一强烈的动作来突显石头的坚硬与不动声色。这种对比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深深的共鸣。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此处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变化,一旦有所领悟,就像看到石头却看不到那自由游荡的虎一样,这里“一朝”指的是某一次突然的领悟或者是情感上的转变,“两生心”则意味着内心世界的剧烈波动和重塑。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最后这句,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追寻那些不可能达到的事物,就像不断地追寻那看不见的虎与无法到达的石头一样,只会招致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个人情感世界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买舟赴广至太和逢迓吏

只被饥寒两字催,辄轻汹涌易崔嵬。

篙师方借北风去,驿使忽将南信来。

钟鼎孰非相邂逅,江山何惜且徘徊。

松风萝月良收拾,犹胜垂囊将手回。

(0)

留守安抚司徒侍中生辰三首·其一

七月穹旻大火流,元精信宿降伊周。

公师一品仪型重,将相三朝德业优。

桑梓乡邦兼镇抚,苴茅封国正居留。

人间盛事仍难老,富贵功名未白头。

(0)

上诗惠酒有谢

登高无具结欢悰,狂写愁吟叩主翁。

遽荷兵厨均美酿,却将酩酊谢西风。

(0)

送侍御帅夔府·其四

诸葛仍祠庙,公孙只故基。

栋梁酣夕照,雉堞蔓秋葵。

耿耿登临意,悠悠今古思。

烹鲜不劳力,馀事杜陵诗。

(0)

元日追次东坡和子由省宿致斋韵

五十之年又过三,依然白发照青衫。

年来大起山林兴,任达从教笑阮咸。

(0)

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

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

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

击壤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