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诗句,通过对比虎与石的不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生的某些境遇。"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一开始设定了两种不同的存在,一是威猛而自由的虎,另一则是坚硬且静止的石头。这两者在诗人的笔下既成为了自然景观,也蕴含着深层的人生哲理。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一句,表面上写的是人们难以分辨这两者的具体位置,但实际上则是通过“箭发”这一强烈的动作来突显石头的坚硬与不动声色。这种对比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深深的共鸣。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此处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变化,一旦有所领悟,就像看到石头却看不到那自由游荡的虎一样,这里“一朝”指的是某一次突然的领悟或者是情感上的转变,“两生心”则意味着内心世界的剧烈波动和重塑。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最后这句,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追寻那些不可能达到的事物,就像不断地追寻那看不见的虎与无法到达的石头一样,只会招致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个人情感世界的复杂性。
五十之年又过三,依然白发照青衫。
年来大起山林兴,任达从教笑阮咸。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
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
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
击壤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